半个月后,在汽车工业园划出的一块专用土地上,挂上了一块横幅。
“浑江-云音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创新研究院”暨一期中试生产线正式奠基动工仪式。
仪式上,姜云山发表了简短的讲话,没有空泛的口号,只有实在的承诺和目标。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是埋下一块奠基石,更是埋下浑江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新种子…”
“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和产业成果,证明循环经济的巨大潜力,为浑江的新能源产业走出一条资源可控的新路!”
他的讲话,赢得了在场技术人员和干部职工的热烈掌声。
……
就在所有计划都走上正轨的时候,姜云山却没想到,最先爆出问题的居然会是最基层。
这天上午刚上班,姜云山正准备批阅文件,方琳就一脸严肃地走了进来。
“书记,有两个情况需要向您汇报。”
她说话的时候,眉头明显是皱着的。
“坐下说。”
姜云山放下文件抬起头。
“是关于省建分流过来的员工…”
方琳坐下,然后打开笔记本继续说道。
“在两处建筑工地上,省建过来的老师傅和我们本地招的年轻工人,闹了几次不大不小的矛盾。”
“工人闹矛盾?这事也需要你亲自负责?”
姜书记皱眉。
方琳是市委常委,按理说这种小事无论如何也不会闹到她这里来。
而且看她这架势,似乎还有事需要姜云山拍板。
“事情确实不大…但是我觉得这两起冲突很有代表性,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方琳认真的说道。
“嗯…你说说吧…具体什么矛盾?”
姜书记也有些好奇了。
“一处是在汽车工业园的基建工地,矛盾说起来主要也就是工作习惯和观念冲突…”
方琳解释道。
“省建的老师傅习惯按老规矩和老经验来,讲究个‘慢工出细活’,而本地的年轻工人们则更适应现在快节奏的施工要求,觉得老师傅们太墨守成规,影响了进度…”
“为了一些施工方法和流程,两边争执过几次,虽然没动手,但气氛很僵,已经有个别老师傅觉得不受尊重,扬言要撂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