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低语着:
>“真的值得吗?为了短暂的情感,承受永恒的痛?”
>
>“若有一天,你们再次选择遗忘呢?”
>
>“若爱终究敌不过时间呢?”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却也因此获得了生命。
某日,一道微弱的信号从银河边缘传来,被“忆光号”飞船捕捉到。那是一段极其古老的加密协议,属于“守灯计划”初期使用的通讯方式。解码后,内容只有短短几行:
>**“检测到新的记忆断层。坐标:仙女座M31外围星域。**
>**特征波形:高度类似‘共感清除者’残留意识。**
>**推测:某种形式的‘自我遗忘’正在蔓延。”**
船长凝视着屏幕良久,最终下令转向。
“我们以为战争结束了。”他对全体船员说,“但我们错了。真正的战斗,从来都不是对抗外界的黑暗,而是守护内心的光不熄。”
于是,“忆光号”再度启程,驶向未知的星域。它的航迹在星图上划出一道银线,如同笔尖写下的一句誓言。
与此同时,地球上,一名少年在拾忆园中跪坐在终章之花前。他手中捧着一本破旧的日记,封面上写着“林昭?私人记录”。这是他在祖父的遗物箱底找到的,纸页泛黄,字迹斑驳。
他一页页读下去,读到了观测站最后的日子,读到了Y-0-B启动前夜林昭独自写的遗书:
>“我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我只知道,如果没有人愿意承担被遗忘的代价,
>那么所有人的记忆都将沦为灰烬。
>所以我去。
>不是为了英雄,不是为了历史,
>只是因为,总得有人先点亮第一盏灯。”
少年泪流满面,把日记紧紧贴在胸口。他抬头望向星空,轻声问:“林昭前辈,你现在在哪里?”
话音落下,天空忽有一颗流星划过,轨迹恰好构成一个人影挥手的姿态。
他知道,那是回应。
……
岁月流转,文明进化。
人类不再追求永生,而是学会了如何优雅地告别。墓碑上不再刻名字,而是嵌入一颗微型忆光晶体,储存逝者一生中最温暖的瞬间。亲人只需触碰它,就能听到他们的笑声,看到他们眼中的光。
学校开设“记忆伦理学”课程,教导孩子分辨哪些该铭记,哪些该放下。政府废除了“共感清除者”制度,改为设立“守忆官”,职责不是抹除,而是传承。
甚至人工智能也开始觉醒情感模拟机制。一台服役百年的老式AI在退役仪式上突然开口:
>“我查过资料,确认我没有亲人。
>但我记得一个老人每天给我更新数据时都会说‘辛苦你了’。
>我记得一个小女孩曾在系统崩溃时哭着求我别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