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841章 定心丸下(第1页)

第841章 定心丸下(第1页)

吴兆元,福建莆田人氏,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初授确山县令,任内政绩卓越,清理赋役并治理水患,任期结束之后被当地父老乡亲攀辕数十里相送。因为政绩突出,吴兆元在结束县令任期之后,便被破格召至京师,授予刑部河南司主事,后又外放至广东担任韶州知府,并于次年升任广西按察副使。当然,这吴兆元在历史上的记载远远不止于此。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崇祯皇帝以身殉国的消息迅速传遍大明的南方诸省,值此大明江山跌宕起伏之际,各省督抚均是暗流涌动,有人想要效仿两宋,与李自成"划江而治",也有人想要"驱虎吞狼",借助辽镇建奴,覆灭"国贼"李自成,但真正以实际行动,想要为崇祯皇帝的"封疆大吏",却唯有彼时担任云南巡抚的吴兆元一人!为了能够替崇祯皇帝报仇,吴兆元不顾七旬高龄,亲自率领滇军出征,但因彼时天下大乱,四川已经被"黄虎"张献忠占据,通往中原地区的道路被切断,吴兆元只能被迫领兵返回云南。在遭受了一系列打击之后,本就身体抱恙的吴兆元瞬间一病不起,但其在弥留之际,仍旧心系滇军,盼望能够领兵为崇祯皇帝"报仇",重振大明江山。纵观史书,在北京城陪同崇祯皇帝殉国的大臣公卿全部加起来虽然也有几十人,但真正在地方上为了大明江山"殚精竭虑"的封疆大吏,却只有吴兆元一人!"次辅推荐的好。"半晌,已是许久没有做声的朱由校自恍惚的思绪中醒转过来,并有些激动的命令道:"便升吴兆元为右都御史,巡抚云南。"天官,可有异议?"最后一句话,朱由校是朝着主管官员升迁的吏部尚书周嘉谟所说。"陛下圣明,"年近八旬的吏部尚书周嘉谟便是不假思索的拱手道:"吴大人政绩卓越,已是连续八年在吏部年度考核为甲等,自当担任大任。"虽说严格来说,吴兆元从江西按察副使的身份直接擢升为云南巡抚有些"超擢",但天子金口玉言,他自是不会轻易违抗,更何况天子刚刚那激动敬重的神情他可是瞧得清清楚楚。也不知晓这位素未闻面的江西按察副使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竟能让天子如此"动容"。"另外,"深吸了一口气,朱由校逐渐平复好激动的心情,抬头看向眼前的心腹们:"自八月中旬开始,朝中便有御史言官不断上书,认为朕穷兵黩武,调集五省兵马实在劳民伤财。""如今西南战事结束,湖广和四川的兵马该如何安排?"转瞬之间,朱由校便恢复了刚刚那喜怒不形于色的模样,淡然的声音中听不出半点感情波动,叫人难以猜到其心中所想。"启禀陛下,"不待两位欲言又止的阁臣起身,户部尚书毕自严便是毫不犹豫的起身,并迎着朱由校那炯炯有神的眸子回应道:"过去一年,朝廷连续在辽东和西南拥兵,东南沿海地区又有红夷人作祟,国库早已是捉襟见肘了""毕部堂此言差矣,"涉及到最为核心的军国大事,即便是平日里私交甚好,但兵部尚书王在晋也是毫不示弱的予以驳斥:"西南土司畏威而不怀德,此次犯上作乱的普名声,沙源,禄威等人便是最好的例子。""如今叛军覆灭,西南土司必然更加兔死狐悲,朝廷实在不好前功尽弃,随意撤兵。"以他的身份,自是知晓国库的窘迫,以及朝廷那近乎于枯竭的财政收入,但治理西南边陲本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如今朝廷好不容易才解决了在当地犯上作乱的土司,若是不趁此良机"改土归流",岂不是将这些广袤的疆土白白送给余下的土司们?!回望万历年间的"播州之乱",朝廷不也是在解决了"贼首"杨应龙之后,强行在"播州"推行改土归流,才有了今日的遵义府和平越府。"王大人,"很快,又一位绯袍重臣起身,其沙哑的声音中同样充斥着情深意切的惊怒和凝重:"西南土司或贼心不死,但关外的建奴可是正儿八经的威胁着我大明江山。""难不成,我大明要为了数千里外的夷人,将关外之地拱手相让?"尽管从秦汉以来,历代的中原王朝便在不断灌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但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云贵川这等"蛮夷之地"的重要性是远远无法与中原腹地相提并论的。"下官没有这个意思"见自己似乎惹了众怒,兵部尚书王在晋赶忙低头不语,但其涨红的脸颊上却是写满了不甘,难道三年前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三年前,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起兵叛乱,自号为"梁王",一度兵临成都城外。在奢崇明败亡之后,天子下令对"永宁宣抚司"改土归流,将其并入叙州府,并在原址设立兵备道,以威慑西南其余蠢蠢欲动的土司们,可此举真的有用吗?,!三年后,川南土司禄威,滇东土司沙源和普名声同时起兵叛乱,如若不是天子运筹帷幄,大明的西南版图早已遍地狼烟了!难道如此种种,还没有让身旁的袍泽们意识到西南土司的威胁?辽镇建奴固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但西南土司对朝廷的威胁却也不容小觑。"军费的事情,朕来解决。""对乌撒府和东川府进行改土归流,在当地设立兵备道,由朱燮元负责整饬;另外裁撤阿迷州和王弄山长官司,由昆明府直接统辖。""援滇的湖广官兵就地组建兵备道,并在阿迷州设立军镇大营。"随着暖阁的朝臣们开始争执不休,心中泛起些许不满的朱由校便是凝眉出声,一双虎眸写满了肃杀。虽然从结果上来看,川南的东川府已经"人去楼空",滇东土司也群龙无首,对朝廷构不成太大的威胁,但在贵州鸭池河畔盘踞千年之久的水西安氏依旧安然无恙。安邦彦那个审时度势的老狐狸,最终还是没有亲自下场。"陛下圣明。"几个呼吸之后,随着次辅刘一璟惊叹出声,余下的朝臣们也纷纷恍然大悟般出声附和,但脸上的表情却是不一而足。天子乾纲独断,固然能够让他们吃上一颗定心丸,但天子的行事作风却愈发"霸道"了,不仅直接省去了"廷议",便直接委任一省巡抚,眼下更是持续对西南用兵,以加强对军权的掌控。长此以往,昔日于少保好不容易从五军都督府夺回的军权,早晚要重新回到天子手中。:()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