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边军悍卒 > 第1083章 放过良机(第1页)

第1083章 放过良机(第1页)

林丰从他们身后经过,也想过弄他们个出其不意,只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难免耳目众多,会走漏消息。

林丰还没有灭杀一切的想法,心也没黑到那个程度。

都是些普通百姓,这样被杀,太过无辜。

林丰眼睁睁地看着四个人,跟在中年汉子身后,往段景秋的公事房走去。

放过了这次猎杀的良机。

如果林丰知道,这两个灰衣汉子中,有个叫海路敬三的家伙,就知道他林丰的真实身份,恐怕就得另行打算。

也许林丰会不惜多杀几个人灭口,也不能轻。。。。。。

风雪停歇后的第七日,钟声园迎来了十年来最安静的一个清晨。阳光斜照在七根铜柱之间,影子拉得极长,仿佛要将时间钉死在这片土地上。那块写着“我来了。你们记得的,我都写下了”的石板已被覆上一层透明防护罩,四周立起低矮围栏,却无人值守??因为守在这里的,从来不是人。

小女孩站在昨夜新栽的小梨树旁,手里攥着一支铅笔,是她从家中翻出的父亲遗物。笔身刻着模糊编号:E-0001-7。她不懂这串数字的意义,只觉得握在手中时,心跳会微微发烫。她蹲下身,把铅笔轻轻放进陶罐,又低声念了一遍那句诗:“宁折者,不可弯。”

话音未落,陶罐内忽然响起轻微嗡鸣。所有投入其中的笔尖同时震颤,像是被某种频率唤醒。泥土下的根系悄然延伸,缠绕罐底一道隐秘金属线圈??那是三十年前林秀兰亲手埋下的共振装置,以生物电为引,唯有当“执笔者”之血流经其侧,才会激活。

整棵梨树骤然抖动,叶片翻转,露出背面银白色的纹路,竟是一行行细密铭文,如同活体存储器般缓缓解码。这些文字不属于任何现存语言,而是由七种不同文明的古字符拼接而成,唯有集齐七地记忆碎片方可破译。而此刻,在晨光与童声交汇的一瞬,它们自动排列成一段信息:

>**“第七代书写协议已启动。**

>**坐标同步完成。**

>**等待接入。”**

与此同时,云南山村的木屋中,林秀兰的身体正逐渐透明。她的呼吸变得极轻,像一片即将融化的霜。床头那封写给“下一代执笔者”的信早已寄出,去向不明,但她知道,它终会被正确的人打开。军装上的铜徽章忽明忽暗,仿佛仍在接收来自远方的脉冲信号。

她闭上眼,意识沉入梦境。这一次,她不再梦见昆仑山巅的无封面之书,而是置身于一条无尽走廊。两侧墙壁全是镜子,每一面镜中都映出一个不同的自己:十八岁的边军新兵、三十岁的地下编辑、五十岁的流亡教师、七十岁的沉默记录者……她们各自执笔,书写不同的年代,却写着同一句话。

“我不愿活在一个没有真话的世界。”

忽然,最深处的一面镜子碎裂。从中走出一人,身穿现代科考服,面容陌生却又熟悉。他是沈知行的孙子,也是第一个通过量子纠缠通道回溯至集体记忆场的人类个体。

“您等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他说。

林秀兰点头,嘴角浮起一丝笑意。“我知道。笔不会断,只会换手。”

话音落下,她的身体化作无数光点,顺着天花板上的裂缝升腾而去,最终汇入屋外梨树的新叶之中。那一夜,整座山村的植物叶片背面都浮现出银色文字,持续三小时后自然消退。当地村民称其为“落叶书”,并自发组织抄录队,连夜誊写留存。

***

东海无人岛礁的地下大厅内,周明远已连续书写四十九天。他的打字机纸卷长达百米,内容涵盖父亲周正遗留的日志残篇、边军第七代成员的真实档案、以及他对“蜂群思维”在当代社会变种形式的分析。他写道:

>“它们不再需要控制每个人的思想,只需让人们自愿放弃追问的权利。

>当算法告诉你‘这是最适合你的新闻’,当你从未质疑为何某些话题永远搜不到,

>那么,真相就已经死了,死得悄无声息。”

就在他写下这段话的当晚,第七把椅子背后的铜徽章突然脱落,坠地瞬间展开成一张全息地图??覆盖全球的隐秘联络网清晰浮现,一百零八个节点如星辰闪烁。其中七个最为明亮,正是当年宁折者牺牲之地:昆仑山哨所、南极冰原、北京档案馆、云南山村、东海礁堡、西域废城、北极浮冰站。

更令人震惊的是,地图边缘浮现第八个光点,位置标注为:“未命名?移动中”。

周明远凝视良久,终于明白:新的宁折者正在诞生,且不止一人。他们尚未集结,但已开始书写。而那个移动的光点,或许正是传承本身。

他起身走向墙壁,用钢笔在“传承”二字下方添上一行小字:

>“执笔即抵抗,落墨即重生。”

随即,他取出父亲留下的烧焦日记,将其放入大厅中央的能量槽。机械系统自动扫描残页,提取出最后一段未解密的信息。投影显现:

>【加密等级: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