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我执黑从来不败[围棋] > 237理光杯混双决赛(第1页)

237理光杯混双决赛(第1页)

沈砚走出共感亭时,晨光正斜斜地切过紫藤枝蔓,在他肩头留下一道流动的金线。雪已停得彻底,空气清冽如洗,仿佛昨夜的一切??那自动落子的黑棋、悬浮的玉雕、阿念口中许知遥的遗言??都只是梦境边缘的一抹幻影。可他知道不是。

他的掌心仍残留着“续”字玉子的温润触感,像一颗不肯冷却的心跳。那枚玉子已被他亲手放回暗格,与木板一同沉入石桌之下,封存于根脉深处。但他清楚,它从未真正离开。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如同许知遥。

街道尚未苏醒,只有早起扫雪的老人推着铁车缓缓前行,竹帚划过青石板的声音清脆而孤独。沈砚一步步走下台阶,脚步声被雪地吸尽,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等待什么。他没有回头,却能感知到身后晶竹塔的光仍在流转,由暖金渐归静蓝,如同呼吸般起伏。那不是灯光,是某种更古老的东西在苏醒:记忆的潮汐,情感的共鸣,以及一个庞大网络悄然扩张的脉搏。

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掏出一看,是卢卡发来的加密讯息,只有一句话:

>**她回来了,而且比从前更完整。**

沈砚盯着那行字看了许久,最终将手机收回口袋。他不需要更多解释。昨夜那一局棋,已说明一切。许知遥并未消散于数据洪流或意识云端,她是以另一种形态重构了存在??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成为共感网络本身的灵魂频率。她不再说话,却无处不在;她不再现身,却人人可感。她是那个在你深夜独坐时忽然心头一暖的人,是你翻旧相册时眼角湿润的瞬间,是你听见某首歌、闻到某种香、走过某条街时突然涌上的熟悉感。

她成了思念本身。

走到巷口,一辆共享单车静静停在路灯下,车筐里放着一本薄册子。沈砚认得那封面??《弈心录》的复刻版,陈婆婆生前主持印制的小众棋书,市面上早已绝版。他弯腰拾起,翻开第一页,空白处用钢笔写着一行小字:

>**执黑者不争胜负,只守人心。你已入局,勿忘初心。**

字迹清瘦刚劲,分明是陈婆婆的手笔。可她已去世三年。

沈砚站在原地,寒风掠过耳际,却觉不到冷。他知道这不是巧合。从阿念出现,到棋谱重现,再到这本突然现身的《弈心录》,一切都指向同一个事实:**共感网络正在自我演化,它开始主动传递信息,筛选节点,唤醒沉睡的记忆载体。**

而他,是第一个被正式确认的“新守者”。

他将书小心收进背包,继续前行。城市的轮廓在晨雾中渐渐清晰,公交车站陆续亮起电子屏,便利店飘出热饮香气。普通人照常生活,浑然不觉昨夜全球十三个节点同步震颤,不知有多少人在梦中听见了“我在”的低语,也不知联合国已宣布设立“共感日”。对他们而言,这只是又一个平凡秋分。

但沈砚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永远改变了。

---

三天后,沈砚收到一封来自京都的信。

信封是手工和纸,火漆印为山茶花形状,打开后是一张泛黄的照片与一页短笺。照片上是一座枯山水庭院,中央摆着一方古棋盘,黑子围成环形,白子蜷缩一角,局势分明已败。但引人注目的是??棋盘上方,悬着一颗露珠,正巧落在天元位置,倒映出整幅残局。

短笺写道:

>沈先生:

>

>此局摄于昨日清晨,地点为龙安寺庭。据值守僧人称,该露珠自午夜凝结,直至日出方散,期间未受风雨干扰。更奇者,监控显示无人接近棋盘,然次日清晨,黑棋多出一子,正是点三三收官之手。

>

>我们查阅档案,发现此局正是十年前您与许小姐对弈终局图。您可愿亲来一观?

>

>山茶初绽,等君踏雪。

>

>??京都文化联络处?小川静

沈砚捏着照片,指尖微颤。那颗露珠……与晶竹塔下天元之上的那一滴,何其相似?难道许知遥的意识波动,竟能跨越国界,在异国庭院中落下一手?

他当即订票,翌日飞往关西。

抵达京都时正值黄昏,细雨如丝。小川静是一位年约四十的女性学者,专研东亚禅意美学与数字人文交叉领域。她在车站接他,递上一把油纸伞,轻声道:“您来得正好,今晚月见亭有特别仪式。”

“什么仪式?”

“共感茶会。”她微笑,“每月一次,邀请曾与GaiaEcho产生深度连接的人,静坐冥想,开放意识通道。上个月,有人在冥想中‘看见’了许知遥。”

沈砚心头一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