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杂乱美学”恰恰是它的生存哲学。
核心逻辑,就是把除了卖货之外像装修、服务这些全部刨除,主要目的就是可以把省下每一寸装修费,换成更低的价格贴回商品标签,让消费者感到实惠和便宜。
这样极致的成本压缩,让大刀物产相比伊藤洋华堂和永旺等百货渠道,正价产品便宜一成到三成左右。
而这家店铺的老板宁卫民,甚至还拥有能保证商品低价策略的两大最有效的利器??囤积尾货和跨国采购。
所谓囤积尾货就是从日本本地企业手里以低价拿到滞销的商品。
宁卫民有充足的资金优势,还有大刀产业和银座的妈妈桑们替他搜寻和聚集物资。
那么无论是倒闭公司,还是工厂的尾货,他都可以转化为自己的商品。
这些商品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拥有消费者难以抗拒的低价。
这一手想当初他在国内时就已经屡试不爽了。
事实证明,只要价格足够便宜,再滞销的商品也依然会变得畅销起来。
跨国采购则是利用中日两国不同市场的商品定价差异来牟利。
过去,宁卫民只是靠收废品的方式从日本搞到大量廉价的东西送上货轮弄到国内去卖。
但现在,他同样可以把国内相对于日本廉价的东西通过货轮拉到日本来卖。
也就是说,大刀物产的这些货走的是海外进口的渠道,由于两国制度不同,共和国又拥有极低的人力生产成本,又能增加两成到四成的利润空间,这才创造了可以让他灵活定价,收获客人青睐的底气。
所以说,宁卫民其实不怕任何人对大刀物产抱有成见,因为他可以把店里商品价格达到骨折,做到惊吓到日本人的程度。
哪怕是东京目前已经有了小有规模,未来的低价超市巨头??唐吉坷德也卷不过他。
他就有这个自信,只要这些人看看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的价格,这些成见和不满就会迅速融化消失,转而担心起老板给出这样的低价,会不会因为太厚道真的破产来。
正如主妇山田太太在排队结账时候的感慨,“伊藤洋华堂里的新鲜水果再好,也不如大刀物产六百日元三个的黄桃罐头实在啊。”
只是如果本着辩证和客观的角度出发,往长远的商业规划来看,恐怕也得承认,低价策略其实也有低价策略的局限。
任何一个行业,包括零售业在内,如果只靠价格战活下去终究只能成为行业的底层。
要知道,短期内低价打出市场是王牌,长期实则恶性竞争。
低价策略最大的弊病就在于企业利润有限,员工待遇一般,年轻人不愿意进来打工。
说白了,便宜货翻来覆去终究吃的就是那口“刚需”饭,最大的业务天花板,就是难以吸引中高端客户。
像有些自诩身份高贵的社会精英,哪怕价格再实惠,也不会专门跑来“接地气”。
他们宁愿多花点去高级超市买安心感,这不就是社会阶层的影子?
如果经济情况明显好转,消费者口味一旦刁钻起来,那些单纯只能靠“穷人经济”生存的超市恐怕会越发转型艰难。
真要是一直“激安”拼到底,到头来,消费者越来越“挑食”。
行业内卷无底洞,谁也说不准最后会哭着退出舞台。
所以说,便宜要有底线,品质要坚守,便宜绝非王道,高性价比才是真正的王道。
与其只想着怎么便宜要想持续赢得人心之外,还得拼一把创新和服务。
让人觉得在店里消费,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都可以升级。
这样的话,哪怕价格比同类超市稍高一点,客人也会觉得值得,这才是值得长久努力的方向。
幸运的是,在这一点上,宁卫民依然也有自己的独门优势,让他足以从其他卷王的竞争中脱身,不惧同业竞争,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那就是来自文化属性上居高临下的优势,以及不讲武德的康采恩垄断性的关联企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