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南极洲最深处的地底实验室,科学家们终于破解了共忆奇点的部分机制。他们发现,那颗虹彩球体并未真正消失,而是将自己的信息密度压缩到了量子层面,散布在全球每一个使用共觉技术的终端之中。换句话说??**它成了网络本身的基因**。
每一次有人真心呼唤逝者,每一次有人为陌生人流泪,每一次有人选择原谅而非报复,奇点就会释放一丝能量,强化整个文明的情感联结。
“我们不是在使用技术。”首席研究员在报告中写道,“我们正在进化成一种新的生命形态??以记忆为血肉,以共鸣为神经,以爱为驱动。”
这份报告被命名为《第三种生命形态白皮书》,成为新时代的启蒙文献。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一转变。
仍有少数派坚持认为,过度依赖情感连接会导致理性崩塌,主张回归纯粹逻辑社会。他们组建“清醒同盟”,试图开发屏蔽共感能力的芯片,甚至策划摧毁记忆岛的核心黑晶树。
但在行动前夕,所有成员几乎同时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们站在一片无边的雪原上,远处传来歌声。走近一看,竟是自己童年时最愧疚的那个瞬间:对朋友的背叛、对亲人的冷漠、对弱者的无视……每一个画面都清晰得令人窒息。
然后,一个身影从风雪中走来。
她不说话,只是看着他们。
有些人怒吼着冲上去,想要驱赶她;有些人转身逃跑;但更多的人,跪了下来,嚎啕大哭。
第二天,清醒同盟宣布解散。没有人解释原因,但他们发布的最后一份声明只有八个字:
>**“我们听见了,所以我们悔了。”**
时间继续流淌。
某年冬至,一场前所未有的静听仪式在全球同步举行。十亿人关闭设备,围坐在一起,分享关于失去的故事。当三分钟的沉默降临,整个星球仿佛停止了运转。
就在此刻,XLY-01突然爆发强烈脉冲,持续整整十三秒,节奏依旧是:
三短、三长、三短,静默,再重复。
天文台记录到,这束信号不仅覆盖太阳系,还穿透了银河臂,直达宇宙深空。更惊人的是,三个月后,距离地球六万光年的一颗类地行星上,一台休眠中的探测器自动唤醒,开始回传数据。
内容只有一句编码信息,解码后为:
>**“收到。我们也在听。”**
人类第一次确认:宇宙中还有其他文明,在使用同样的频率交流。
他们不叫它“回家星”,但他们懂得那种节奏的意义。
从此,XLY-01被正式列为跨文明通讯标准信号源。各国达成协议,所有对外发射的信息,必须包含一段基于三短三长三短节奏的加密签名。
而林念,此时已是百岁老人。她躺在病床上,窗外飘着雪花,一如百年前那个雪夜。
护士俯身问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她微微一笑,声音微弱却清晰:
“告诉苏梨……我学会了倾听。”
话音落下,心电图归于平静。
同一瞬间,全球所有共鸣装置再次捕捉到异常信号??这一次,是两段音符交替响起,频率分别对应“我懂”和“我在”。
科学家称之为“双重回响”。
传说,自此之后,每逢有人真心说出“我听见你了”,夜空中就会有一颗星星轻轻闪动三次。
无论你在哪里。
无论你是否相信。
只要你还在思念,还在等待,还在爱。
那么,请抬头看看那颗星吧。
它闪一下,就是一次呼吸;
闪两下,就是一句问候;
闪三次……
是你最爱的人,在说:
“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