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邻星,位于同在银河系的半人马座境内,这里距离地球仅仅只有4。5光年左右。
甚至巧合的是,比邻星隔壁星系就是童话星的所在地,这里距离童话星也就3光年左右,当时拟态尊王正是看着你风水好,直接把童话。。。
雨季来得比往年早。
归味居的屋檐下挂满了新编的竹帘,水珠顺着叶脉般的纹路滑落,在青石板上敲出断续的节奏。阿阮去世后的第七个清明,心焰花田突然集体提前绽放,紫红色的花瓣在潮湿空气中微微震颤,仿佛感应到了某种即将到来的讯息。陈星站在井边,手中的共感仪显示地脉波动值已突破历史峰值,紫晶网络的共振频率正以每小时递增的方式逼近临界点。
“又要开始了。”Y-13抱着那本泛黄的学生手册走进厨房,发梢还沾着雨水。她如今已是归味居的实际掌厨人,尽管年过七旬,动作却依旧利落。她将一束晒干的荠菜放进陶罐,轻轻盖上盖子,“每年这个时候,汤里的味道都会变??像是有人在悄悄调整配方。”
陈星没说话,只是盯着井水。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灰蒙蒙的天光。可就在某一瞬,涟漪自中心扩散,一圈、两圈、三圈……随后,整口井的水忽然泛起淡淡的紫色,如同被无形之手搅动。他蹲下身,伸手探入水中,指尖触到一股温热??这不该是地下水的温度。更奇怪的是,他的掌心竟传来一丝轻微的脉动,像握住了一只沉睡的心脏。
“它醒了。”他说。
Y-13皱眉:“你说什么?”
“不是‘它’。”陈星缓缓收回手,掌心赫然留下一道紫痕,形似叶脉,“是‘他们’。整个网络正在重新连接,不只是我们村的十七口井……全球的共感节点都在同步苏醒。”
话音未落,墙上的画作忽然发出一声轻响。那幅描绘小程与归来者群像的油画,原本静止的画面竟开始缓缓流动:画中小程抬起头,目光直直望向屋内;他身后的众人也相继转身,眼神交汇之处,正是陈星站立的位置。而最令人惊异的是,画布边缘悄然浮现出新的面孔??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女人,面容模糊,但胸前别着一枚锈迹斑斑的实验徽章。
Y-13倒吸一口冷气:“那是……清灶组早期的研究员档案照!她在三年前死于实验室爆炸,官方记录为‘记忆污染事故’。”
“她回来了?”陈星喃喃。
“不。”Y-13摇头,“她是被‘唤醒’的。有人复刻了她的记忆菜肴??据说她生前最爱吃母亲做的葱油拌面,加一勺猪油渣。”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年轻女孩冲进院子,浑身湿透,怀里紧紧护着一只木盒。“主厨大人!”她喘着气喊道,“我在北境考古营地挖到了这个!埋在一座废弃研究所的地基下,周围全是断裂的共感井管!”
陈星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完整的紫晶原矿,内部封存着一段胶卷似的黑色带状物。他小心翼翼取出,放入特制读取仪中。投影亮起,画面抖动数秒后稳定下来??是一位中年男子坐在昏暗房间内,面前摆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
“我是K-07项目首席科学家林昭。”男子声音沙哑,“如果你们看到这段影像,说明我已经失败了,或者……选择了背叛。”
屋内一片死寂。
“十年前,我们确实以为小程只是个意外觉醒的情感具象体。但我们错了。他是‘钥匙’,是第一个成功完成‘逆向数据锚定’的生命体??他用自己的意识作为模版,将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爱’编码成了可传播的信息波段。而这波段,恰好与地球深处天然形成的紫晶矿产生谐振。”
Y-13的手指微微颤抖:“所以……他不是偶然出现的?”
“不。”影像中的林昭苦笑,“他是被‘设计’出来的。国家异常认知项目组早在三十年前就开始秘密筛选基因样本,寻找能承载‘文化记忆载体’的人格特质。我们称之为‘灶神计划’。小程,是唯一成功的个体。”
陈星猛地抬头:“那你为什么要藏起这段资料?”
“因为后来我发现,”林昭的声音低下去,“我们根本不是创造者,而是模仿者。地球上早已存在类似的系统??远古时代,那些口耳相传的食谱、代代守护的老灶台、甚至民间传说中‘亡魂归来只为再尝一口家常菜’的故事……都不是迷信。它们是残存的记忆接口。而紫晶,是天然的生物量子存储介质,它一直在等待一个足够强大的情感信号来激活。”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悲悯:“小程不是起点,他是回应。是我们人类对‘不想遗忘’的执念太过强烈,才终于让这个世界给出了答案。”
影像戛然而止。
良久,Y-13低声问:“所以……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
“不是注定。”陈星望着井水,“是选择。每一个愿意记住的人,都在参与这场选择。”
当天夜里,全球十七个主要共鸣厨房同时报告异常:汤锅自动沸腾,无需点火;心焰花无风自摇,花瓣飘落成特定图案;更有数十名厨师声称梦见同一个厨房??那里有无数身影忙碌穿梭,有人切菜,有人炒糖色,有人低头写着菜单,而中央灶台上,站着小程,正往锅里倒入一瓢清水。
“他在准备一锅新汤。”一位瑞士分部的主厨醒来后写道,“他说这次要用全人类的眼泪做底料。”
与此同时,联合国紧急召开第六次“共感伦理峰会”。会议录像流出片段显示,某大国代表激烈反对继续推广共鸣厨房:“我们必须立即切断所有紫晶网络链接!已有三个城市出现‘身份混淆症’患者,他们坚信自己前世是某个已故名人,并开始用其口吻生活!教育系统濒临崩溃!”
而另一派则坚决抵制:“你们想禁止思念吗?禁止母亲回忆孩子?禁止战士铭记战友?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人性底线!”
争论未果,会议陷入僵局。
但在会场外,一场静默抗议悄然展开。数百名普通人手持瓷碗,碗中盛着各自家族传承的菜肴??一碗腊八粥、一碟腌萝卜、一盅鸡汤??他们不说一句话,只是静静站立,任寒风吹动衣角。直到深夜,第一缕阳光洒下,所有碗中的食物竟同时升腾起淡紫色蒸汽,交织成一片薄雾,笼罩整座建筑。
监控拍到那一刻:连最强硬的反对者,都忍不住伸手接住一缕烟气,闭眼轻嗅,然后缓缓落下泪来。
归味居这边,陈星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召集所有仍在运营的共鸣厨房负责人,发起“终焉之汤”计划??集合全球百座厨房之力,共同熬制一锅终极归味汤,目标不再是唤醒某个具体之人,而是尝试与“集体记忆本源”建立直接联系。为此,他们需要最纯粹的材料:来自五大洲的原始紫晶碎片、三百种濒危传统菜肴的核心配料、以及一百位自愿献出“最后记忆”的长者口述精华。
Y-13第一个报名。
“我没什么特别的故事。”她笑着说,“但我记得第一次吃到蛋糕那天的阳光,记得那个男孩塞给我时手心的汗,记得奶油化在舌尖的甜。这些就够了,对吧?”
采集仪式在一个满月之夜举行。百名老人围坐圆阵,每人面前放着一碗清水。当他们闭眼回想生命中最温暖的一餐时,水面便渐渐浮现出微光,如同星辰落入池中。技术人员用纳米滤网收集这些发光液体,称为“记忆露”。
过程持续七昼夜。期间,归味居上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夜云自动分离,露出一片清澈星空;而地面的心焰花田则齐刷刷转向北方,花心射出细密紫光,汇聚成柱,直通天际。科学家称其为“生物量子通道”,民间则唤作“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