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再次降临,雪花覆盖群山。归味居的烟囱日夜不息,炊烟袅袅,如同写给天空的情书。
某个雪夜,忆木突然发出柔和鸣响,像是某种古老乐器被轻轻拨动。新掌柜推门而出,看见整棵树的叶片都变成了透明紫色,内部流动着星河般的光纹。
她仰头望着,忽然听见一个声音??不是来自外界,而是从她自己的记忆深处响起:
“丫头。”
是阿阮。
“别总扛着。累了就歇会儿,锅可以交给别人搅。”
她笑着擦了擦眼角:“可我喜欢啊。你看,这么多人等着吃饭呢。”
“我知道。”那声音顿了顿,“所以我给你留了个帮手。”
话音落下,忆木中央缓缓裂开一道缝隙,一根晶莹剔透的枝条垂落下来,形如汤匙,通体流转紫芒。新掌柜伸手接过,触感温润,竟与心跳同频。
她将它插入灶台旁的泥土中,轻声命名:“念勺。”
自那日起,每当有人在归味居烹饪时,念勺便会微微发光,若菜肴中蕴含真挚情感,它就会轻轻摆动,像在点头赞许;若敷衍应付,则黯淡无光,甚至发出轻微嗡鸣以示提醒。
孩子们最喜欢围着它转,争着猜它今晚会不会亮。有个小男孩每天睡前都要跑去看一眼,说:“我今天帮我奶奶包饺子了,念勺肯定记得。”
新年将至,一封来自联合国的信件送达。信中说,经过三年观测,“情感造山运动”已进入加速期。全球新增紫晶井达两万三千余口,海底山脉“归灶岭”持续扩张,最新测绘显示,其轮廓正逐渐演化为一张巨大的笑脸。
更令人震惊的是,月球背面探测器传回图像:一处陨石坑底部,出现了疑似人工结构的痕迹,形状酷似一口古灶,周围散落着微量紫晶颗粒。
科学家推测:或许是人类集体思念的能量,已穿透大气层,开始在宇宙尺度上留下印记。
新掌柜看完信,笑了笑,将其夹进《四季灶语》中。她走到厨房,点燃炉火,开始准备除夕的年夜饭。
今年的菜单很长??
有东北的酸菜白肉锅,
有江南的八宝饭,
有西南的腊肠蒸蛋,
还有火星基地传来的“低重力版阳春面”配方。
小满负责揉面,老兵带来自家腌的酱菜,聋哑学校的师生联名寄来一箱手写菜谱,连那位前AI工程师也寄来一份特别礼物:一块刻录芯片,里面是他亲手录制的母亲做饭的声音??锅铲碰撞、水流哗啦、哼歌跑调……全是生活最原始的频率。
午夜将近,所有人围坐一堂。新掌柜端出最后一道菜??一碗普普通通的白米粥,上面浮着几片姜丝。
“这是阿阮教我的第一道菜。”她说,“他说,最难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碗人人都会做的饭里,能不能放进真心。”
大家举碗相碰,轻声道:“敬那些再也见不到的人。”
就在此时,井水轰然沸腾,紫光冲天而起,在空中交织成万千光点,宛如星河倾泻。监控数据显示,全球所有正在做饭的家庭灶台,同一秒产生了微弱共振。
而在遥远的火星,心焰花开得更加灿烂。宇航员们围坐在太空厨房中,同步举起手中的碗,对着地球方向轻声说:
“爷爷,我们也学会熬粥了。”
新掌柜站在窗前,望着漫天光雨,忽然觉得肩上一暖。她回头望去,仿佛看见阿阮坐在忆木下,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笑呵呵地说:
“瞧见没?这才刚开始呢。”
她没回答,只是转身走回厨房,拿起念勺,轻轻搅动锅中的粥。
蒸汽升腾,模糊了视线,也温柔了岁月。
这一夜,地球像个孩子一样,在亿万口锅的怀抱中,轻轻打了个饱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