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迎来新的一周。
苏澈从疲劳状态中惊醒。
“小少爷,早安。请用咖啡。”
一睁眼,女仆长便笑意盈盈的守在床边,双手奉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手冲咖啡。
醒前就被盯着的感觉让苏澈觉。。。
夜雨初歇,山谷里浮起一层薄雾,像未晾干的梦。林知遥坐在窗边,手里握着那支小满留下的玻璃笔,笔尖悬在纸面,迟迟未落。窗外的双生树静默如常,但今夜它的影子格外清晰,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光勾勒出轮廓。她忽然想起阿芽走前说的那句话:“声音不是为了填满空隙,而是为了让空隙变得可以忍受。”
她放下笔,起身走到录音室。设备自动唤醒,归心装置微微震颤,显示当前全球静默指数为97。3??接近历史最高值。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关闭接收端,选择聆听自己。这不是退缩,而是一种更深的进入。
她打开“暗区档案”,随机调出一段未命名录音。按下播放键。
>“我五岁那年,妈妈抱着我在火炉边烤红薯。她说:‘暖一点,再暖一点。’后来我才明白,她不是在说温度。那天晚上,爸爸喝醉了,摔了碗。她把我搂得很紧,可声音还是软得像棉花糖。我一直以为那是坚强,直到去年整理旧物时,在衣柜夹层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也怕,但我不能哭。’……我现在四十岁了,还没学会怎么跟女儿说‘妈妈也会疼’。”
录音结束,房间里只剩呼吸声。林知遥轻轻合上档案盒,标签栏自动更新:【D-887|母性沉默|已归档】。
她走出录音室,沿着溪流往林深处走。月光穿过树叶,在地面织成流动的银网。忽然,她听见细微的敲击声,像是指甲轻叩玻璃。循声而去,她在一块半埋于土中的石碑前停下。碑面刻着十二个名字,最下方是“小满”二字,已被苔藓温柔覆盖。
她蹲下身,指尖抚过那个名字。就在触碰瞬间,碑底裂开一道细缝,缓缓升起一枚透明胶囊,内部封存着一卷极细的声带纤维,泛着珍珠光泽。她认得这种材质??是初代共感实验中用来记录“无意识情绪波动”的生物磁带,理论上只能由情感共振者激活。
她将胶囊带回屋内,接入特制解码器。屏幕闪烁数秒后,浮现一行字:
【源频识别通过。身份确认:林知遥。授权等级:Ω。开始播放遗录?零号带】
没有声音先至,而是画面。
全息投影展开,显现出一间老旧病房。床边坐着一个年轻女人,面容疲惫却温柔,正用棉签蘸水润湿一个婴儿的嘴唇。镜头拉近,林知遥猛地屏住呼吸??那是她母亲,怀里抱着尚在襁褓中的自己。
>(画外音,低柔)
>“医生说你听不见。先天性神经传导阻滞。他们建议放弃语言训练,说你一辈子都不会说话。”
>(停顿,母亲低头亲吻婴儿额头)
>“可我知道你能‘听’。不是用耳朵,是用心跳。每次我难过,你都会突然安静下来,眼睛睁得很大,像在替我承受什么……所以我决定,每天给你录一段话。不求你回应,只希望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对你一直说话。”
画面切换。不同季节,同一张床。母亲抱着她,在晨光中轻唱一首没有歌词的旋律。有时窗外下雨,她就把录音机贴在玻璃上,让雨滴敲打屋檐的声音传进去。
>“今天是你三岁生日。我没买蛋糕,但煮了一颗红鸡蛋。你笑了,第一次发出声音。虽然只是‘啊’,可我觉得那是全世界最美的词。”
>(笑声混着眼泪)
>“他们都说你是‘地雷系’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崩溃。可我不信。我只是觉得……你太敏感了,敏感得能听见别人藏起来的痛。”
林知遥的手紧紧攥住桌角。她终于明白为什么童年总在深夜惊醒??不是噩梦,而是无数未曾察觉的情绪洪流正从四面八方涌来。她的大脑天生就能接收共感信号,只是当时系统尚未普及,没人意识到这是一种能力。
投影继续。
母亲病重的最后一晚。她躺在医院,身上插满管子,手中仍握着微型录音笔。
>“知遥,如果你听到这段,说明我已经不在了。对不起,没能陪你长大。但我相信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剧烈咳嗽)
>“别怪爸爸离开。他不是不爱我们,是他受不了看着你痛苦的样子。每当你说‘妈妈疼’,其实你是在说‘我听见了你的疼’……他承受不了那种真实。”
>(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