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挟明 > 第七五四章 改元绍统(第1页)

第七五四章 改元绍统(第1页)

文武殊别,这机关算尽马士英,再是没想到,萧郎携兵闯殿,竟是敢于这行宫内拔剑亮刃。

惶恐惊骇为之晚矣,刀挟太子不成,当庭被刺,马尚书是旋即挺尸榻前,千般万般计,一剑化虚无。

而,其人这般稀里。。。

夜半三更,昆明城外的五华山上风声如刀,割裂云层。李维周独坐书院旧阁,窗外灯火已稀,唯有工正档案馆前那盏长明灯仍亮着,像一颗不肯闭上的眼睛。他手中摩挲的,是那枚从南烛堂带回的金质令牌??“礼曹督理使”四字在灯下泛出幽光,仿佛还带着许敬先尸身上的寒气。

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初入工部时的情景。那时他还只是个七品主事,奉命核查江南赋役账册,因揭发一桩贪腐案反遭构陷,险些流放岭南。正是在狱中,他第一次读到《周礼?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心中顿生震撼:原来制度之设,本为安民;而今却成了权贵遮羞的帘幕。

如今,他亲手推行政令遍及天下,铜牌入户,工籍可查,税赋透明,连最偏远的苗寨都能凭牌申冤。可这枚令牌提醒他,总有人不愿见光。

次日清晨,一封密信由快马自广西送来,信封用蜡封得严实,盖着巡防司暗纹印鉴。拆开一看,字迹潦草,出自一名潜伏在浔州府衙的线人:

>“大人明鉴:昨夜子时,有三人持‘南烛’信符进入梧州西郊破庙,与当地乡老密会。其所言‘八祭将启’,‘紫微易位’,且提及‘京中已有内应’。更怪者,彼等焚香祷告时,所诵非经文,乃一段乐谱,音调诡异,闻之头晕目眩。属下冒死录下曲调,附于信后。”

李维周展信良久,目光停在那段以工尺谱记下的旋律上。他唤来赵文藻:“你可识得此音?”

赵文藻细看片刻,脸色骤变:“这是……《韶乐》残章!相传为舜帝所作,明代仅用于太庙大祀迎神之始。但此处节律颠倒,宫商错乱,竟似把圣乐逆奏!”

“逆奏?”李维周眼神一凛,“他们是用礼乐作为仪式信号。”

两人当即召集群僚议事。讲习所教员翻检古籍,发现《韶乐》共九章,每章对应一天象变化。而线人记录的这段,原应出现在第三章“凤鸣岐山”之前,象征祥瑞降临。如今却被置于终章位置,且音序反转,宛如哀乐。

“这不是祭祀。”李维周缓缓道,“这是召唤。”

就在此时,京城急报再至:文渊阁地下石室封条被人动过痕迹,虽未开启,但守阁宦官称,近月来每至子夜,阁顶铜铃无风自响,声如呜咽。更诡异的是,钦天监观测到北斗第七星??瑶光,在过去七日中连续出现“顿挫”现象,即星辰运行轨迹短暂停滞,如同凝视人间。

“七祭已成,八方未归……”李维周喃喃念起老僧之语,“他们要的不是破坏,而是替代。”

他立即下令:“传令全国讲习所,暂停《新礼典》宣讲七日;封锁所有通往南京的驿道,尤其注意携带乐器或乐师身份者;另派精干人员赴江西泰和,彻查杨承绪家族祖坟是否有异动。”

然而,诏令尚未发出,昆明城内突起异象。

当夜子时,全城钟鼓楼同时鸣响,非因报时,亦非火警。百姓惊醒出门,只见各坊工牌悬挂处竟自发震动,铁制铜牌叮当作响,尤以曾受难者家属门前最为剧烈。有孩童哭喊说看见牌上刻名浮现血痕,旋即消失。

次日,监察院验查发现,所有异常均集中于一批早期铸造的工牌,其铜料来自腾冲火药库废墟熔炼所得。而当年清理废墟时,曾有人报告在灰烬深处挖出一块黑色金属残片,形如编钟碎片,上有铭文“奉天承运,礼乐重光”,因无法考证来源,便混入了铸铜炉中。

“他们早就埋下了声音。”李维周站在工牌陈列馆前,望着那一面面静静悬挂的铜牌,“只要特定频率响起,这些含邪料的牌子就会共鸣,唤醒人心中的恐惧与怀疑。”

他终于明白,“第八祭”并非地点之争,而是**人心之战**。

礼曹余党不求夺权,只求动摇信念。他们要用一段被篡改的圣乐,让百姓相信新政不过是一场亵渎天地的暴政,从而自发撕毁工牌,退回旧秩序的阴影之中。

李维周当机立断,命工匠连夜打造一口特制铜钟,依照《考工记》记载的“黄钟大吕”标准铸造,音律纯正,专克杂音。又请民间盲眼老乐师根据记忆重编《韶乐》正章,录成乐谱送往各地。

七日后,全国同步举行“正音大典”。各县广场中央竖起黄钟,百姓手持工牌列队而立。午时整,钟声齐鸣,正《韶乐》自高台流淌而出,清澈如泉,涤荡人心。

昆明主会场设于五华书院前坪。李维周亲自执槌击钟。第一声落,天际乌云裂开;第二声起,城中所有异动铜牌戛然而止;第三声荡过苍山洱海,竟引得玉局峰顶积雪微微震颤,簌簌滑落。

与此同时,远在南京文渊阁,那扇尘封三十年的石室铁门突然传出一声闷响,似有东西在里面轻轻叩击。

掌阁学士惊骇之下上报内阁。数日后,李维周收到拓片一张,乃是从石室夹壁中新发现的碑文残块,墨迹尚新,显然是近年所刻:

>“若法不行于上,则礼不得不兴于野。

>若君失信于民,则臣不得不代天行罚。

>倒悬非叛,乃正乾坤。”

落款赫然是三个小字:**严景和**。

李维周久久凝视,忽而仰天一笑:“原来你到最后,也成了被利用的祭品。”

他提笔批注:“此人虽行邪事,然其言中有真意。留此碑于档案馆侧厅,题曰:《悖礼者之问》。后世若有官吏失德,当令其跪读三遍,再决去留。”

风波暂息,然暗流未止。

三年后,岭南道传来消息:一名游方道士在潮州府街头弹唱一首怪曲,听者纷纷脱下工牌投入火堆,自称“还礼于天”。巡防队将其擒获,审讯中道士狂笑不止,临死前咬舌喷血,在墙上写下“井字将合”四字。

李维周闻讯,立即调阅全国近五年重大案件地图。当他将云南矿难、大理火药库爆炸、腾冲击习所袭击、梧州南烛堂、南京文渊阁异动、昆明铜牌共鸣、潮州怪曲事件逐一标点,并以朱线连接时,一幅惊人图景浮现眼前:

七点恰成北斗七星之形,而第八点??空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