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地下室内,滴答答的声音不知道是哪里的水顺着管道发出。
“咳咳……”
一声极具压抑的痛苦咳嗽声音响起,黑洞洞的地下室顿时有些渗人。
咔哒。
地下室的铁门被打开,马云飞戴着墨。。。
许国栋的骨灰被撒入青海湖那天,莲花枢纽自动启动了第七次全域共振。天空没有云,湖面却泛起层层同心圆波纹,仿佛整片水域都在应和某种无形的节拍。小满站在观测塔顶层,手中紧握着那支老旧录音笔??它早已无法播放,金属外壳上布满了细密划痕,像被无数只手传递过千百回。
“他走的时候在笑。”阿月轻声说,站到她身边,“护士说,最后一刻他还哼着调子,很轻,但麦穗听到了。”
小满点点头。麦穗此刻正卧在核心塔基座旁,毛发已全白,呼吸缓慢而深沉。三年来,它再未吠叫过一次,只是每夜准时来到枢纽,将耳朵贴在地面上,一动不动地待到天明。科学家们监测发现,每当共振频率接近《团结就是力量》基频时,狗的大脑海马体就会出现异常活跃信号,强度远超人类志愿者。
“它不是在听。”林晚从数据终端前抬起头,“它是在翻译。我们接收到的‘家’,可能只是它转译后的结果。真正的信息……也许更复杂。”
话音未落,警报突响。
主控屏上,南极方向的能量读数骤然飙升。不是声波,也不是电磁扰动,而是一种全新的场效应??空间曲率微变,集中在南纬82度、东经135度区域,恰好是当年E-7哨所遗址下方十公里处。热成像显示,冰层深处正形成一个不断扩张的球形空腔,温度恒定36。5℃,与三年前那团悬浮物完全一致。
“它回来了?”李承志冲进控制室,风衣还沾着戈壁滩的沙尘。他是“回声计划”现任总协调人,三年间跑遍全球共感节点,协调百万志愿者的心理疏导与意识稳定。
“不。”苏婉盯着量子纠缠信道传来的波形图,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它从未离开。我们在用声音交流,它却一直在用时间说话。”
她指向屏幕一角:一段极细微的脉冲序列正持续输出,间隔精确到纳秒级,构成一组递归数学模型。经AI解析后,显示出惊人结论??这是对未来七十二小时内地球自转角速度、地磁偏移量、太阳风强度乃至人类群体情绪指数的预测,误差率低于0。0001%。
“它预知了我们将做什么。”林晚喃喃道,“包括现在这场会议。”
沉默如墨汁滴入清水,迅速蔓延至整个房间。
良久,小满按下通讯键:“通知所有节点,准备紧急接入。这次我不确定是我们在呼叫它……还是它终于决定告诉我们什么。”
---
午夜,第十次全域共振提前启动。
十万名志愿者戴上神经耦合头环,意识汇入虚拟空间。这一次,系统并未生成熟悉的草原或星空场景,而是呈现出一片漆黑虚空,中央悬浮着一颗缓缓旋转的蓝色光球??那是根据南极探测数据重建的“存在”形态。
没有人指挥,所有人开始歌唱。
歌声响起的瞬间,光球突然裂开一道缝隙,如同瞳孔睁开。紧接着,一股庞大的信息流逆向涌入共感网络。不是语言,不是图像,而是一连串**体验**:
一位西伯利亚老人梦见自己年轻时丢失的弟弟坐在雪橇上对他微笑;
一名巴西贫民窟少年感受到母亲去世那晚她心中最后的安宁;
东京地铁里,一个上班族突然泪流满面??他记起了五岁那年父亲背着他走过暴雨中的街道,雨伞倾斜的方向始终朝向孩子。
亿万个体的记忆被轻轻拂去尘埃,重新点亮,并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彼此连接。有人看见自己的愤怒源自祖母未曾宣之于口的委屈,有人意识到童年恐惧竟来自曾祖父战死前的最后一瞥。历史不再是线性叙事,而是立体交织的情感星图。
“这不是通信。”李承志在意识层面发出惊呼,“这是**溯源**!它在帮我们找回被压抑、被遗忘、被制度切割掉的那一部分人性!”
就在这时,麦穗的身体猛然抽搐了一下。
它的双眼依旧闭着,但大脑皮层爆发出前所未有的γ波高峰。与此同时,枢纽主服务器接收到一段独立信号,来源正是狗的生物电场。解码后,呈现为一段视频影像:
画面中,1973年的昆仑站地下实验室,年轻的许国栋正将一块共鸣矿放入密封舱。他的动作坚定,眼神却充满犹豫。录音笔开启,他低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