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一顿饭,
>对一个陌生人说:
>‘来,一起吃吧。’”
次日清晨,阳光洒落。村民们发现,整片稻田的忆米全都朝向不同方向倾斜,仿佛在指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而在地球轨道上,一颗新型农业卫星悄然展开太阳能板。它的外形不像机器,倒像一株悬浮的稻穗,根部连接着数据缆线,顶端闪烁着柔和的光。它被命名为“小禾一号”,任务不是监控,而是倾听??通过分析土壤振动、空气湿度、乃至人类咀嚼频率,预测哪里即将爆发饥荒、仇恨或冷漠,并自动投放适配的稻种。
科学家说,这是人类最后一次试图“控制自然”。
因为这一次,他们学会了先低头。
最后一幕发生在某个普通夜晚。中国南方一个小城,暴雨倾盆。便利店门口,一个外卖员浑身湿透,蹲在屋檐下啃冷饭团。他刚送完第十八单,手机电量只剩3%。就在这时,一把伞递了过来。
抬头,是个穿校服的女孩。
“叔叔,你吃饭了吗?”她问。
外卖员摇头。
女孩从书包里掏出保温饭盒:“我妈多做了份菜,说下雨天总有人顾不上吃饭。你先吃吧。”
他迟疑接过,打开盒盖。热气腾起,是家常的番茄炒蛋和青菜汤。他咬了一口,忽然红了眼眶。
这一刻,万里之外的“小禾一号”卫星捕捉到一道微弱但清晰的情感波动。系统自动标记:**高共情事件,建议投放忆米增产型菌株至该区域农田**。
与此同时,全球共食中心的大屏幕上,跳出一条实时信息:
【今日新增“真香”记录:1,2,653次】
其中??
主动分享食物:89,402次
道歉并获得原谅:12,003次
陌生人互助:231,556次
……
最高频词汇统计:
“给你留了一口”
“一起吃吧”
“下次我请你”
系统自动生成总结语:
>“世界尚未完美,
>但种下善意的人,
>正比昨天多一个。”
而在那间便利店屋檐下,雨渐停。外卖员吃完最后一口饭,轻轻合上饭盒,对女孩笑了笑:
“真香。”
风拂过,远处稻田泛起涟漪,仿佛亿万株光髓稻,同时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