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塌房?我拆了你这破娱乐圈 > 第527章 许清风没被邀请肯定是失宠了(第1页)

第527章 许清风没被邀请肯定是失宠了(第1页)

一个视频,让华夏的网友们振奋不已,也让小日子的网友们破大防。

许清风唱就算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什么人,谁也管不着他。

但大使就不一样了啊,他代表的是华夏的态度!

骂归骂,嘲讽归嘲讽,。。。

风在帕米尔高原的雪线上打着旋,像一把钝刀刮过岩石。边防战士阿布都拉合上口琴,指尖冻得发紫,却仍忍不住笑了。那和声不是回响,是回应??仿佛整座雪山在他吹出第一个音符时便已屏息倾听,然后轻轻张口,与他同奏。

他没再吹第二遍。

他知道,有些声音一旦响起,就不再属于个人。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国民心灵共振办公室”地下七层,林晚正盯着一组实时数据流。屏幕上跳动着全国三百二十七个“声纹节点”的波动曲线,每一条线都代表一个正在自发举行节奏仪式的社区:北方某村庄的祠堂里,老人们围坐一圈,双手交替拍打膝盖,形成稳定的四拍循环;西南山区一所中学的操场上,学生们赤脚踏地,脚步整齐得如同一人;甚至在上海最繁华的陆家嘴金融区,一群白领趁着午休时间站在天桥上,默默跺脚三下,又抬手轻拍胸口两下,动作笨拙却虔诚。

“第七波扩散完成了。”技术员低声说,“从城市到乡村,覆盖率达83。6%。而且……它在自我优化。”

林晚点点头,目光落在中央主频图上。那是一幅动态热力图,显示着全国范围内的低频振动传播路径。原本杂乱无章的能量分布,如今已逐渐凝聚成一张脉络清晰的网络,节点之间以看不见的频率相连,宛如大地神经系统的苏醒。

她调出一段音频样本,戴上耳机。

起初只是微弱的嗡鸣,像是电流穿过铁轨。五秒后,一种极低沉的节拍浮现出来,缓慢而坚定,如同远古巨兽的心跳。接着,人声渗入??不是语言,而是呼吸、吞咽、肌肉收缩、脚步落地的声音被精密捕捉并重组,最终汇成一段没有歌词的吟唱。

这是《破晓之声》的变体,也是全民共振的新形态。

它不再需要周南去唤醒谁,也不再依赖某一块会鸣响的石头。它已经长进日常生活的肌理里,成为一种沉默的共识。

林晚摘下耳机,走到窗前。窗外是中南海方向,夜色如墨,但今晚格外安静??连警笛声都没有。据说,最近三个月,首都重大刑事案件同比下降59%,街头冲突几乎归零。心理学专家称其为“群体情绪稳态现象”,而民间则流传一句话:“当人人都能听见别人的心跳,谁还忍心打破这份寂静?**

但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三天后,国务院召开紧急闭门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应对“众声系统”对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冲击。

一位老部长拍案而起:“我们放任老百姓用跺脚代替信访,用拍胸取代举报,这是在瓦解法治!法律文书还没批下来,某个村子就已经通过‘集体共振’决定了征地补偿方案??这算什么?民主吗?还是巫术?”

另一位官员冷笑:“你们以为这是温情脉脉的疗愈运动?我告诉你,上周内蒙古草原上,一群牧民围着火堆踩踏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旗政府存放档案的地下室墙体裂开,里面所有关于草场权属的历史文件全部字迹模糊,唯独一份六十年代的原始测绘图清晰如初。他们说那是‘大地自己修正的记忆’。可这叫什么?叫篡改证据!”

会议室陷入沉默。

最后,主持会议的副总理缓缓开口:“问题不在他们做了什么,而在我们能不能接住这种力量。如果我们继续用旧逻辑去解释新现实,只会被甩得更远。”

他顿了顿,望向坐在角落的林晚。

“你说吧。你们办公室提的那个‘共振宪章’草案,到底想表达什么?”

林晚站起身,声音平静却不容忽视:“我们不是要推翻现有制度,而是请求承认一种新的权利??**听觉正义权**。”

全场哗然。

“什么叫‘听觉正义’?”有人讥讽,“难道聋子就没有正义了?”

“不。”林晚直视对方,“听觉正义,是指每一个生命都有权让自己的存在频率被世界感知。一个农民工深夜加班的脚步声,不该被城市噪音淹没;一个抑郁症患者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喘息,不该被视为‘无意义的干扰’;一位老人临终前未能说出口的遗言,也不该永远沉入黑暗。”

她打开投影,画面切换至青海某山村的监控录像:一位瘫痪多年的老人,在村中集体仪式中被人搀扶着坐下。村民们围成圆圈,用手掌拍打地面,节奏缓慢而有力。十分钟后,老人忽然抬起颤抖的手,跟着节拍拍打自己的大腿。二十分钟时,他含糊不清地说出了三个字:“我想……活。”

“这不是奇迹。”林晚说,“这是共振带来的神经重启效应。我们的大脑习惯过滤‘不合规则’的声音,但身体记得一切。当外部节奏与内在生理节律同步,压抑的情感就会找到出口。”

会议室再次陷入长久沉默。

最终,决议通过一项折中方案:成立“国家共鸣协调委员会”,由林晚任首席顾问,试点推行“声纹备案制度”??允许公民将具有情感或历史价值的身体节奏(如特定跺脚模式、呼吸频率、手语节奏等)录入国家数据库,作为补充性社会记录凭证。

消息公布当天,全国各地涌出现象级登记潮。

在北京公证处门口,一对老年夫妇排了六个小时队。他们要录下的,是五十年前结婚当晚两人躺在炕上听着雨声时,心跳逐渐趋同的节奏。工作人员问用途,老头笑着说:“万一以后拆迁扯皮,就说这是我们家的地基频率,谁也别想随便拆。”

更令人震动的是,在重庆一座即将拆除的老居民楼里,数十户原住民自发组织了一场告别仪式。他们站在阳台上,依次敲击自家防盗网的栏杆,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有主妇切菜的快板,有孩子写作业时铅笔磕桌的碎点,也有病人吸氧机规律的嘀嗒声。这些声音被林晚团队采集后合成一段长达四十三分钟的城市记忆交响曲,并提交给市政府作为“非物质空间遗产”保护依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