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晨光”系统的启动条件,早已悄然达成。
他站起身,将主机拆解,取出存储芯片,收入怀中。
他知道,这枚芯片不该落入任何人之手。它必须交还给林知微。
……
三个月后,北极圈内。
极夜将尽,第一缕阳光即将刺破horizon。
“曦穹”基地已完全转型为开放式研究园区。曾经封闭的核心区如今敞开大门,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艺术家、心理治疗师与普通民众。他们在这里探讨情感的本质、记忆的价值、以及如何构建不依赖技术的真实连接。
林知微站在观星台上,望着东方天际。
她瘦了些,但目光更加清明。自从按下“晨光”启动键后,她便停止了所有实验,转而主持一项名为“真实对话”的公益项目:鼓励人们面对面讲述自己的故事,无论悲伤或喜悦。
这时,警卫通报有人来访。
她转身,看见阿野踏雪而来。
两人相视片刻,无需言语。
他取出芯片,递给她。
“林正南留下的。”他说,“他说,只有当人类准备好,才能开启下一步。”
林知微接过芯片,指尖微微颤抖。“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们不能再逃避。”阿野望着远方渐亮的天空,“过去五十年,我们用技术填补孤独。现在,轮到我们用生命回应生命。”
她点头,将芯片插入终端。
系统加载完毕,弹出一行提示:
>【检测到全球有效情感释放记录:1,038,2,956次】
>【‘晨光’协议正式激活】
>【是否创建初始节点?】
林知微看向阿野:“你要不要试试?”
他沉默片刻,走上前,在输入框中敲下一句话:
>“妈妈,我现在过得很好。我会继续走,替你也看看这个世界。”
回车。
刹那间,整个基地的灯光柔和亮起,如同呼吸。所有终端同步显示同一幅图像:一片无垠草原,风吹麦浪,天空澄澈。一个孩童奔跑着放风筝,回头微笑。
那是“门”后的世界,首次向现实投射影像。
紧接着,全球各地开始报告异象:
东京街头的大屏自动点亮,播放一段无声录像:樱花树下,祖孙二人并肩赏花,孩子指着天空说:“奶奶,风筝飞得好高!”
巴黎地铁站的广播响起一段语音留言:“亲爱的,我已经再婚了。她很好,孩子们也很喜欢她。我希望你在那边,也能幸福。”
亚马逊雨林中的部落长老点燃篝火,对着星辰吟唱古老歌谣,歌词翻译过来竟是:“我们记得你,所以我们活得更用力。”
这不是强制连接,而是自发共鸣。
“晨光”没有重建共感网络,而是激活了人类之间原本就存在的隐性纽带??同理心、记忆共享、情感共振。它不读取大脑,只倾听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