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刘阿姨和咯咯哒叔叔,他们运气好,不用去被北站,在市局北侧的六马路问对了人。
站前派出所给提供了消息,一些外地来搞颜色交易的年轻女人喜欢租住在六马路。
凭借照片,两人找到了失踪者,死者的身份证还在出租屋,她叫郑玉梅,大刘推断的年龄没错,今年24,家在本省北边的一个小县城。
据跟她合租的小姐妹回忆,郑玉梅有三天没回出租房了。
“我们都是半夜出去接活,个别时候,有客人大方,会带我们连玩好几天,我以为她运气好,遇到了个大款。”
运气好个屁,遇到了大变态。
陈晨打电话通知治安大队,赶紧把这块清了,当然是为了这帮女的小命着想,一叫就跟着走,她们是连环杀手最容易控制的目标。
六马路有不少人跟郑玉梅操持同样的职业,刘之杰找到当天晚上跟她同一时段等活的。
她们确定了小孩的发现,那人开了一辆面包车,当时郑玉梅站在最靠东边的位置,两人聊了两句,郑玉梅就跟着上车走了。
几人冻得缩手缩脚,没有闲心看车牌号,她们也都没看清男人的长相。
这些人不是完美的目击者。
聊以安慰,查清了受害者身份也算是一大突破。
戴豫这边也成功找到了录像,不是在主街黄河北街上,在东边的旗山路。按照市内40迈的驾驶时速,6:15有一辆金杯面包车从省物价局大门口的摄像头一闪而过。
其他录像也做了对比,就这辆车卡在正确的时间点上。
市局的人查案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时候,首先,你不能指望现在录像的清晰度,当时是晚上,路灯昏暗,还有玻璃和金属反光。就算没有反光,摄像头的角度也扫不到车牌号。
给小孩看录像画面,大人们满怀期待地等她辨别。
大侦探小逗很想举起胖手把他们挨个拍醒,“只露出一个鼻尖,我又不是创世神,怎么能找到人?”
录像里,司机位上的男人整张脸都处在阴影中,只有鼻头的位置有一点点光影。
戴豫不想放弃,按照车速,继续在车行的前方和左右方向寻找它在录像里再次出现的踪迹。好运到头了,没找到。
人分辨不清,只能从地点入手。
旗山路附近机关单位比较密集,难道这个连环杀手是个内部人?
胡新一领了新任务,优先寻找这附近的目标。
反而是梁守诚的发现比较离奇。
术业有专攻,公安是管人的部门,不是管海鲜的,对它们没有了解。弄了个大乌龙出来,连博学的胡新一都没发现。
一大队的人拿着鱿鱼须子照片去问海鲜市场的商贩,被告知,照片里的不是鱿鱼,是章鱼。
虽然照片里的生物没有头,那也难不倒成天跟海洋生物打交道的商贩,“同是软体动物,章鱼身体呈圆形,鱿鱼身体呈锥形,还有最明显一点,章鱼八条腿,大部分鱿鱼都十条腿,光看腿也能辨出是章鱼。”
不光如此,商贩还告诉一大队的人,照片里的章鱼体型很大,不是黄渤海的章鱼品种,像是外来种。
章鱼还有一个特点,它们远比人们想像的要聪明得多得多,尤其是大型章鱼。
考虑它是新鲜的,谭城市面这个季节没有外来新鲜章鱼售卖,有个别爱好奇特的人喜欢养聪明的章鱼。这条章鱼有可能就是被当宠物养的。
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见过养猫养狗,甚至养蛇养蜥蜴的,谁见过养章鱼的?这玩应不都是拿来吃的吗?蘸辣根,油炸,爆炒。
警探们目瞪口呆过后,立即开始分析。
谭城不是滨城,不靠海,想养一条章鱼需要一个价值不菲的生态鱼缸,模拟海洋环境,尤其冬天,章鱼这种温带和热带生物养不好就要翘辫子。
这也解释了,这半拉章鱼为啥会测出好多化学成分,估计被冻在古井小院之前,大章鱼没被挽救成功,已经死了。
小孩一语道破天机,“能养大章鱼的人是不是很有钱?”
孩子你说对了,穷鬼谁有闲心养这玩应,光一个生态鱼缸就够穷鬼吃一年的。
说到有钱人,戴豫收到了有钱人陆战坤陆老板的传呼:“SOS。”
戴警官刚想骂他一惊一乍,突然想到,要论起水,澡堂子里的水可老鼻子了。
他立即给姓陆的回了电话,“你不会又倒了八辈子血霉了吧?”
第73章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