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个字落下,天空忽然绽开一朵紫金色极光,虽远不及北极那般壮丽,却清晰可见。村民纷纷走出家门,抬头仰望。
“蒲公英……”有人喃喃。
林音闭目感受。她知道,这不是她的力量,而是千万颗心同时敞开时引发的共鸣。结晶纹路在她皮肤下游走,金辉蔓延至全身,仿佛整个人即将化作风中的光尘。
她明白,这就是交接的前兆。
三天后,她召集所有孩子,包括那位盲童,来到后山一处悬崖边。崖下云海翻腾,宛如银河倒悬。
“我要走了。”她说。
孩子们哭成一片。盲童紧紧抓住她的衣角:“你还会回来吗?”
“不会以现在的样子。”林音轻抚她的脸,“但当你帮助别人说出第一句话时,我就回来了。”
她取出石牌,放入盲童手中:“现在,它是你的了。当你听见说不出的声音时,它会发光。不要怕黑暗,因为你看不见的,未必不存在。”
说完,她转身走向崖边。风骤然大作,卷起她长发与衣袂。她最后回望一眼这群孩子,然后纵身跃入云海。
没有人看到她坠落。只见一道金光划破晨雾,如同流星归天。
数日后,联合国“全球心灵对话日”特别会议上,秘书长宣布一项惊人发现:全球三十七座“静语之家”的古井,在五月十七日凌晨同时传出清晰语音回响,内容竟是此前五年内投入井中的所有匿名信件全文,一字不差。
更不可思议的是,许多早已遗忘写信的人,竟在同一时刻回忆起当年每一个字。
中国西部某静语之家,一位老兵听完自己十五年前写给战友的忏悔信后,嚎啕大哭:“我以为没人记得……原来一直有人听着。”
而在云南山村,盲童开始学习用普通文字写字。她写的第一个句子是:
>“我虽然看不见,但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话,等着被听见。”
村小教室墙上,多了一幅新画:一个女人站在星空下,手中托着一面镜子,镜中映出无数张流泪的脸,每一张嘴都在无声地说着什么。
画下方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
**她说,门一直开着。**
多年以后,当这位盲童成为第一位盲人心理疗愈师,并在全国建立“无声倾诉站”时,人们才发现,每年五月十七日,所有站点门前的蒲公英都会在同一时刻绽放,哪怕是在寒冬腊月。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而她只是微笑:“因为有些约定,不在时间里,而在心跳之间。”
地球另一端,西伯利亚冻土深处,那颗“心跳”般的热源再度苏醒。这一次,雷达屏幕上浮现的不再是编码信号,而是一首歌的旋律波形。
技术人员颤抖着播放音频??
那是盲童写给林音的信,由风、雪、雨、火、大地共同谱成,跨越经纬与生死,终于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回应**。
站长含泪按下录制键,在日志末尾写道:
>“第八代守门人已确认存在。
>她看不见光,却让世界听见了声音。
>第八次轮回,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