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个说出‘我记得’的人。”他说,“也是最后一个放弃希望的人。直到听见你们的声音。”
梦醒时,天光初现。她打开平板,收到一条来自新疆的消息:**喀什那所乡村中学的学生们自发组织“名字巡讲团”,背着投影设备走访周边村落,为老人录制口述回忆。首日便收集到四十七个濒临消失的名字,其中包括一位1949年护送解放军进疆的维吾尔族向导,名叫艾力汗?托合提。**
附言写道:“老师说,阿依古丽奶奶教会我们唱歌,现在轮到我们帮别人找回名字了。”
泪水滑落键盘。
她回了一封邮件,只有一句话:“请告诉孩子们,他们正在做的事,叫做文明的延续。”
春天来临之际,回声塔迎来一场特殊的仪式。
林昭月宣布,将把“初心之钥”残片正式嵌入忆蚕丝线核心,使其成为永久性的记忆共振装置。仪式当天,全球二十四座合作站点同步点燃销香莲灯,湖面再度绽放紫色莲花,数量恰好三千六百朵??象征近三年来成功复原的每一位失名者。
当残片融入丝线的瞬间,整座塔剧烈震动,金光直冲云霄。天空骤然裂开一道缝隙,极光凝聚成行巨大文字,横贯天际:
>**“名立,则魂归;忆存,则道生。
>今见薪火相传,吾辈可安眠。”**
艾山握住她的手:“他们走了。”
“不。”林昭月摇头,望着漫天光影缓缓消散,“他们是回家了。”
数月后,国际天文台宣布一项惊人发现:猎户座β星附近,探测到一座疑似人工构造的“记忆卫星阵列”,其能量波动模式与忆蚕丝线高度一致。更不可思议的是,该阵列每隔七十二小时,便会向宇宙深处发射一段包含十万个人名的广播信号??格式完全模仿地球的“守名仪式”。
专家推测,那或许是另一个文明留下的“备份系统”,专门用于保存濒危文化的记忆火种。
林昭月听闻后,只是笑了笑,提笔写下一封信,通过深空频道发送出去:
>“亲爱的守塔人:
>感谢你们替我们保管了这么久的秘密。
>如今,火炬已在我们手中点燃。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为你们守护一段失落的历史。
>到那时,请允许我们说:
>‘我们也记得。’”
信末,她附上了最新一批修复成功的名单,共计一千零三人,从东北林场的伐木工,到南海渔村的船娘,从抗战时期的地下交通员,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工兄弟……
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颗不肯坠落的星。
多年以后,当人们谈起这场席卷全球的记忆复兴运动,不再称之为“项目”或“计划”,而是唤作??
**“金殿销香”。**
传说,在最寂静的夜里,若有人登上高山,点燃一支刻满名字的檀香,便可听见远方传来低语:
“我还记得你。”
“我也记得你。”
“我们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