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万历明君 > 第250章 风景天慳金丹根宗(第5页)

第250章 风景天慳金丹根宗(第5页)

殷士儋自然听说过何心隐在山东开创学派,兴办义庄的事,不过并未如何放在心上。

只是,他没想到皇帝如此上心,竟然亲自前去视阅。

殷士儋不动声色:“听闻夫山公的学说日益精进,隐然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

朱翊钧听了这话,忍不住撇了撇嘴。

何心隐在曲阜创办义庄,开创学说,如火如荼,但朱翊钧并不满意。

如今的何心隐,大概处于周太谷与梁漱溟之间。

土地上,开垦田亩,购入农具,悉数归属义庄,再分与流民耕种,互帮互助,待认领人离去或者年老去世后,土地归还义庄,继续流转,以期能够人人有地种。

经学上,则是高举“朋友”论,将能够接受自己想法的百姓结成社团,散布儒学,礼下庶人,“教”、“养”并重,使百姓得道而自助,各得其份以均富。

广聚门徒,声势自然浩大,但思想上的颠覆性,尤显不足,并未达到他的期许——并不是这样不好,只是不够深刻。

没有考察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而建立的义庄也好,学说也罢,始终捅不破那层窗户纸,似是而非,雾里看罢了。

当然,朱翊钧也知道,这样的期许,实在难为何心隐了。

哪怕离经叛道,目光超前如何心隐、李贽等人,能够有一窥的能力,已然万分难得了,哪能一蹴而就。

可朱翊钧真心希望何心隐能走得更远一些,毕竟,已经是没几个年头可以活的人了。

他暗暗叹了一口气,看来皇帝的期许,并不是真的言出法随。

只能寄希望何心隐的那些门徒,能出几个像样的人物,真个脚踏实地走出一条路来。

脑海中思绪不断,却并未流露太多。

他摇了摇头,将先前的话题翻了篇,再度开口道:“此外,鲁王府宗室改制的事,朕也看过了。”

“进度迟缓,阳奉阴违,还在企图糊弄了事!”

皇帝一番行程讲述,似乎此番召见,当真只是安抚老臣。

殷士儋也没有接话的必要,只躬身听着。

东拉西扯又说了好一堆,朱翊钧这才转头看向殷士儋,笑道:“倒是殷卿呵护发行的盐票,流通之广,着实令朕欣喜!”

说着,朱翊钧从袖中捏出数张盐票,放在桌案上。

盐票仿照前元的《至元宝钞通行条画》,从盐引上入手——“每引卖官价钞三十贯,今后卖引,许用至元宝钞二贯,愿纳至元宝钞四贯者听。”

原先不过是专属盐引的票据,但得益于其精良的制作版面,本身的价值,以及不打折扣的兑付能力,如今已然演变成了遍布市井的硬通货。

以朱翊钧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而言,贩夫走卒,豪商官吏,都不排斥收用盐票,其流传与使用的规模着实可喜。

至少,在山东地界,盐票比铜钱好用。

说到自己身上,殷士儋连忙起身行礼:“臣愧不敢当!”

言语虽是客气推脱。

但实际上,直到此时,殷士儋才终于放松下来——看来,皇帝并不是来秋后算账的!

朱翊钧伸手虚虚抬了抬,口中继续说道:“没什么不敢当的,宝钞毁费以后,天下人视纸钞为洪水猛兽,如今殷卿之所为,不亚于商鞅徙木立信。”

“日后重铸钞法,殷卿当居首功!”

殷士儋仍旧十足恭谨:“陛下,纸钞从交子以来,历经至元宝钞,洪武宝钞,一经出世,兑付畅通,无不是风靡天下,皆因其乃百姓所需耳。”

“如今盐票亦是如此,臣不过是乘了陛下的浪,顺水推舟而已,实不敢居功。”

这也是实话,不是朝廷一意孤行推行纸钞,而是天下人需要纸钞——谁也不想背着几十斤铜钱出门采买。

只不过钞法往往日渐败坏,最终变成了收割资财的催命符,天下人才不得不舍弃。

譬如交子务交子务起初发行交子,以铁钱作为钞本,足有二成八,随时可以兑换,商贾趋之若鹜。

又如前元的中统元宝交钞,以金银为钞本,每银一两入库官价宝钞二贯,出库二贯五分,百姓群然响应。

乃至本朝的洪武宝钞发行之初也大差不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