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口井……
>只要你说出‘真的是这样吗’,就会听见回音……”
突然,台灯闪烁了一下。
林晚秋抬头,看见窗玻璃上映出两个人影??一个是自己伏案写作的轮廓,另一个却是模糊的女子背影,穿着旧式镇天司文官袍,正缓缓转身。
她猛地回头,身后空无一人。
再看向窗户,那影子已然消失。
但她听见了风里的低语,清晰得如同贴耳呢喃:
>“你说的每一个‘不’,我都听见了。”
她怔住,眼眶发热。
片刻后,她起身走到书房角落,打开一只铁盒,取出一枚早已失效的测音铜片??这是她祖父留下的遗物,曾属于镇天司监听部门。据说只要放在耳边,就能听到远处的秘密谈话。
她习惯性地将其贴近耳朵。
本该一片死寂。
可这一次,她听到了孩子的笑声、市集的喧闹、课堂上的朗读,还有一阵悠扬的箫声,曲调陌生却又熟悉,像是某种古老的召唤。
紧接着,一个声音响起:
>“林晚秋,你是第三个听见我的学者。前两个都选择了沉默。你会怎么说?”
她颤抖着问:“你是谁?”
>“我不叫名字。但我记得你六岁时,在操场边的小树上刻下‘皇帝也会犯错’这几个字。”
她浑身剧震。
那是她童年唯一一次反抗权威的行为,事后被老师严厉训斥,回家还挨了打。此事从未对任何人提起。
>“现在,轮到你说了。”那声音继续道,“你要继续做真相的搬运工,还是成为它的守护者?”
林晚秋深吸一口气,取来纸笔,写下一行字:
**“真正的教育,不是教会人服从,而是教会人怀疑。”**
她将纸条折成纸船,放入院中水池。水流缓缓推动小船前行,经过假山、石桥,最终停在一株老槐树投影之下。
那一刻,池面泛起涟漪,纸船竟无火自燃,灰烬升腾成一道细线,直冲夜空,宛如信鸽飞向未知。
***
数日后,教育部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删除《静音者》这篇课文。有官员直言:“这类文章容易引发青少年对体制的不信任情绪,不利于社会稳定。”
正当多数人准备举手通过删除决议时,会议室中央的吊灯忽然剧烈摇晃,所有电子设备同时黑屏。紧接着,墙壁上浮现出一行glowing的文字,由无数细微的声波纹构成:
>**“若连质疑都不允许,何谈真理?”**
全场鸦雀无声。
一位年轻女秘书低声说:“这……这不是去年修复的初代镇天司预警系统吗?早就报废了啊……”
坐在主位的老部长盯着那句话看了许久,忽然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
“我记得我父亲说过一件事。”他缓缓开口,“他年轻时曾在镇天司任职,亲眼见过那个跳井的女人最后留下的影像。他说,她没流泪,也没喊口号,只说了一句:‘以后的孩子,应该能问问题。’”
他环视众人:“我们今天开会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让下一代活得更好吗?如果连一篇鼓励思考的短文都要删掉,那我们保护的到底是什么?秩序?还是恐惧?”
会议室陷入长久沉默。
最终,提案被否决。
《静音者》不仅保留,还被列入全国中小学必读篇目,并配套开发了沉浸式教学课程。学生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走进”当年的西北小学教室,亲耳听到那三声铃响,感受粉笔灰落在掌心的触感,甚至与“阿禾”的数字化影像对话。
当然,系统设定中,她永远不会说出自己的全名。
但她会对每个孩子微笑,然后问一句:
>“你想知道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