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陪我走到今天。”**
>**“接下来的路,换我来照亮。”**
随后,信号消失。
但没有人感到失落。
因为在每个曾梦见樱花林的人心中,那只金纸鹤仍在飞翔。
三个月后,国际联合航天局宣布“织光计划”第二阶段正式开启:以“士织共振场”为基础,在各大行星建立“心灵信标”。这些信标外形均为可自主进化的纳米折纸结构,能在极端环境中存活,并通过量子纠缠实现跨星域信息共享。第一批共发射十二座,分别部署于月球静海、火星奥林匹斯山西麓、木卫二冰下海洋入口、土卫六湖泊岸边……
最特别的一座,则被命名为“第八号”。
它是唯一一座不具备任何科技组件的信标??仅是一只由陈霖亲手折叠的普通千纸鹤,封装在真空水晶盒中,安置于地球赤道上方的同步轨道空间站核心舱外壁。
科学家无法解释为何这座最原始的信标反而拥有最强的信号增幅能力。但他们观察到一个现象:每当其他信标出现数据衰减或能量中断时,只要对准“第八号”方向进行校准,系统便会自动恢复。
卡俄斯称之为“情感锚点”。
“它不是机器。”她在报告中写道,“它是记忆本身凝结成的坐标。只要还有人记得士织是谁,它就不会失效。”
又过了半年,一件更为奇异的事发生了。
某夜,南太平洋上空突现极光般的彩带,颜色并非常见的绿与紫,而是温暖的金与粉,交织成一片巨大的折纸纹理。当地渔民拍摄的视频显示,那些光纹最终汇聚成一句话,持续约七秒钟后消散:
**“我在学习种花。”**
与此同时,火星“曙光观测站”的土壤分析仪检测到一处异常区域:地下三米深处,某种未知有机物正在缓慢增殖。初步判断其结构类似地球植物根系,但基因序列完全陌生。更奇怪的是,该物质散发出极其微弱的脑波信号,频率与五河士织十六岁时的EEG记录高度吻合。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争论是否应派人挖掘。
最终决议:禁止任何形式的干预。
取而代之的,是在该地点设立永久保护区,命名为“织园”。
园区内不建任何设施,只立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行字:
**“此处生长着未来的春天。”**
而陈霖,在完成最后一次公开演讲后,回到了海边小屋。
他不再写日记了。
因为他知道,那些故事已经不属于纸张。它们飘在风里,落在孩子的课桌上,藏在恋人互赠的礼物中,嵌入每一场雨后的彩虹弧度里。
每天清晨,他仍会坐在窗前,看着海平面发呆。
孙女偶尔问他:“爷爷,你觉得她现在在哪?”
他总是笑一笑,指向窗外。
那天,一只海鸥掠过屋顶,翅膀尖沾着晨露,在阳光下折射出虹彩。就在那一瞬,露珠坠落,恰好滴在窗台千纸鹤的头顶,顺着折痕滑下,留下一道细长水迹??形状,像极了一行未写完的字。
他怔住了。
随即起身,翻出尘封已久的折纸手册,一页页翻看。那些他曾反复练习的动作,如今做起来竟毫不费力。手指灵活得不像八十三岁的老人,仿佛有另一双看不见的手,在背后轻轻引导。
他折了一只又一只,摆在桌上排成一列。
第七只完成后,他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