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传来脚步声。是个中年男人,鬓角微白,眼神熟悉。
“您……认识我外公?”男人问。
素衣人微笑:“我认识每一个学会放手的人。”
男人蹲下,抚摸花叶:“我儿子昨天问我,爷爷去哪儿了。我说睡着了。他想了想,说:‘那我要画一幅画,放进他的梦里。’”
素衣人点头:“他比我们小时候更懂爱。”
男人忽然流泪:“其实我一直恨科技,恨它让我妈活在数据里三年,直到崩溃。可现在我才明白,真正该恨的,是我自己不敢说再见。”
素衣人轻拍他肩:“现在说,也不晚。”
男人擦泪,站起,对着天空大声道:“爸,妈,我放过你们了!我也放过我自己了!”
话音落下,一阵清风吹过,两片花瓣飘落肩头。
他知道,那是回应。
***
多年后,历史课本新增一章:
>**《归途时代》**
>
>公元21年,人类集体觉醒“告别智慧”。
>标志事件包括:月渊归所现世、永恒居所关闭、心渊解放、忘川墟消散、银河忆流成型。
>此时期,战争锐减,心理疾病发病率下降83%,艺术创作迎来黄金期。
>学者普遍认为,这是人类首次以文明整体姿态,完成对死亡的认知重构。
>关键人物:无名素衣人(称号“归途本身”),其存在已被列为“现象级精神共识”,非个体,亦非神话,而是时代心象的具现化。
>
>注:至今仍有数百万人声称在特殊时刻见到其身影,但无一可证实。官方结论:
>“他不在任何地方,也不在任何时间。
>他在每一次真诚的放手之中。”
而在某个偏远山村的清晨,教室里传来朗朗读书声:
>“……玉莲生于心,败于执。
>归途非路,乃心之所向。
>真正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带着爱继续前行。
>故曰:
>有爱处,即有别;
>有别处,即有光;
>有光处,必有归途。”
讲台上的老师停下,望向窗外。
阳光正好,山坡上,一株玉莲迎风绽放。
他微微一笑,轻声补充:
“同学们,记住??
当我们不再害怕说再见,
我们就真正学会了,如何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