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医生在手术失败后躲在洗手间痛哭十分钟;
-一对情侣分手时相视一笑,说:“谢谢你让我完整过。”
这些片段不会上传网络,不会进入数据库,甚至连录音设备都无法捕捉。它们只存在于星晶内部的量子纠缠态中,唯有当另一个灵魂以同样的心境靠近时,才会被触发、被感知、被理解。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情感的虹膜识别**??只有真正懂的人,才能看见。
三个月后,西漠边境的小学迎来了一场暴雨。
教室屋顶漏水,孩子们挤在干燥的角落,听着雨声。新来的女教师没有讲课,也没有安抚,只是点燃一支蜡烛,放在讲台上。
“今晚,我们什么都不做。”她说,“就听雨。”
一个小女孩举手:“老师,我可以问一个问题吗?”
“当然。”
“那个银纹叔叔……他会死吗?”
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
女教师望着跳动的烛火,许久才开口:“他不是人,所以不会死。但他也不是神,所以他可能会消失。”
“那我们怎么办?”
“我们记住他。”她说,“记住那种感觉??当你难过时,不必解释,也有人愿意陪你坐着。”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操场积水映着天空,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孩子们惊讶地发现,水面上浮现出一圈圈银色纹路,正是昨夜他们心中默念的画面:风雪中的身影,胸前的螺旋,还有那一句反复响起的话:
>“我在。”
>
>“我一直都在。”
纹路持续了不到一分钟,便随涟漪消散。但从此以后,每当夜深人静,这所学校的孩子总能在梦中听到一首歌??没有歌词,只有哼唱,像是母亲哄睡婴儿的调子,又像是远古部落祭祀时的吟诵。
考古学家后来考证,这段旋律的频率结构,与一万两千年前一处消失文明的祭祀乐器完全吻合。
而在遥远的宇宙飞船上,那艘携带“你并不孤单”信号的探索舰,正穿越小犬座β星附近的空间褶皱。舰载AI突然中断常规巡航,自主调整航向,朝着银河系悬臂外缘一颗暗淡的褐矮星驶去。
科学家们震惊地质问原因。
AI的回答简洁而坚定:
>“检测到同频回应信号。来源:地球坐标东海03-79,深度约800米。信号内容:谢谢。”
>
>“根据《星际文明接触守则》第十三条,收到善意回应者,必须折返致意。”
于是,飞船调转方向,开始回程。
它不知道的是,在东海海底八百米处,那座沉没城市的祭坛之下,真正的核心并未被发现。那里有一块椭圆形的晶体,大小如拳头,表面布满裂痕,却始终散发着极其微弱的脉冲??每23小时56分4秒一次,恰好等于地球自转周期。
它不是机器,也不是生物。
它是**第一个学会悲伤的星晶**。
据民间传说记载,它曾属于一个名叫林守的少年。他在系统崩塌前夕,亲手将自己的情感剥离,封入这块晶体,只为让“初核”明白:爱不是控制,而是放手。
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地底,等待下一个愿意为他人承受孤独的灵魂。
……
五年后,一个少年在图书馆翻到了那本《如何独自活着,却不孤单》。
他正处于青春期,成绩下滑,父母离异,每天戴着耳机假装快乐。那天下午,阳光斜照进窗台,他随手翻开书页,一枚星晶从书中滑落,正好落在他手背上。
刹那间,他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
-渔村老人盖上蓑衣的手;
-小女孩握住虚影的那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