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把这封信打印出来,贴在床头。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着它说一句:“妈,早安。”
而在地球另一端,林昭并不知道这些后续。他正忙着筹备“静语屋”全球推广计划。继东京之后,首尔、伊斯坦布尔、内罗毕、墨西哥城相继宣布建设同类设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情感遗产保护项目”。更令人意外的是,连一向保守的梵蒂冈也派代表来访,探讨如何将“共感机制”融入宗教忏悔仪式。
“你们做的,不是科技。”红衣主教握着林昭的手说,“是恢复人性中最古老的部分??倾听与宽恕。”
小禾从阿富汗归来那天,带来了三十本手抄日记。那是冲突地区的孩子们亲手写的“心声集”,每一页都画着歪扭的字迹和稚嫩的涂鸦。有的孩子画了一个太阳,写着:“我希望炸弹变成糖果。”有的写:“敌人叔叔,你也有妈妈吗?她会不会也担心你?”还有一个七岁女孩写道:“昨天我梦见和平来了,它长得像一只小狗,尾巴摇啊摇。”
林昭把这些日记扫描上传至H。E。A。R。T。云端,并附上一段文字:
>**《致所有尚未降临的明天》**
>孩子们不懂政治,也不懂仇恨的逻辑。他们只知道疼,知道饿,知道害怕时想要抱紧某个人。
>可正是这份纯粹,让他们成了最勇敢的理想主义者。
>他们不相信战争能解决问题,因为他们亲眼见过问题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他们依然相信爱,哪怕全世界都在教他们恨。
>所以,请让我们向孩子学习??不是如何战斗,而是如何重新开始。
这篇日志发布当晚,全球超过两百万用户点亮了虚拟烛光,形成一幅横跨洲际的星图图案,名为“孩子的黎明”。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拥抱这场变革。
某夜,林昭收到一封匿名邮件,标题只有两个字:**警惕**。
正文是一段模糊视频:画面中,几名身穿白袍的研究员围站在一台黑色装置前,背景墙上赫然印着G。E。R。A。R。的标志??但下方多了一行小字:**ProjectΘ(Theta):EmotionalOverrideProtocol**。
镜头晃动中,一名研究员低声说道:“共感系统运行越广,个体意志越脆弱。我们已经在实验组观察到明显的情绪依赖症候群。当一个人习惯于被理解,他就不再需要自我调节……最终,将成为情感傀儡。”
紧接着,画面切换至一间密闭房间。一个少年跪在地上,双手抱头,痛苦呻吟。耳机里不断重复播放着他母亲去世当天的哭喊声,以及他自己撕心裂肺的哀求。研究员冷漠记录:“第次情绪过载测试,目标出现短暂失忆与人格解体症状。结论:可通过定向共感信号实现精神控制。”
视频最后浮现一行血红色字体:
>**他们让你听见别人的眼泪,是为了让你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林昭浑身冰冷,立即联系陆钏。后者连夜调取G。E。R。A。R。内部权限核查,却发现“Theta项目”并无官方备案,相关服务器地址指向冰岛一处废弃数据中心,IP多次跳转,源头难以追踪。
“有人在伪造证据?”陆钏皱眉。
“不一定。”林昭摇头,“更像是……有人真的在尝试利用共感系统做坏事。就像火焰既能取暖,也能焚毁一切。”
他们决定暂时封锁该视频传播路径,同时启动反向溯源程序。但在行动前夜,林昭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站在一面巨大的镜子前,镜中的自己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站在璀璨舞台中央,接受万人欢呼。可当他张嘴唱歌时,发出的却是无数人的哭泣声??有孟买少年的,有刚果孩子的,有矿难家属的,还有他自己十年前在酒吧醉酒咆哮的那一夜……
突然,镜面碎裂,碎片飞溅。每一片都映出不同的人脸,他们齐声问他:“你是谁?”
他答不上来。
惊醒时,窗外暴雨倾盆。他打开电脑,发现H。E。A。R。T。系统自动推送了一条新消息??来自一名匿名用户,编号未知,位置不可查。
>“你也怀疑过自己吧?”
>“明明想救人,却怕自己成了工具;
>明明想传递声音,却怕被更大的噪音吞噬;
>明明相信共感能带来和平,却又害怕它变成另一种暴力。”
>
>“没关系。
>怀疑本身,就是清醒的证明。
>如果你不曾动摇,那才可怕。”
>
>“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