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在江南待了十日,念安学会了编花环,给云泠编了个粉色的,给楚明轩编了个白色的。云泠把花环戴在头上,楚萧看着她,眼里带笑:“比桃花还好看。”云泠脸微红,把另一朵刚摘的桃花,别在他的发间。
回程时,念安把编好的花环都小心收着,说要带回宫里给老嬷嬷。楚萧见他宝贝,帮他找了个竹盒,把花环放进去。云泠靠在马车里,摸着书里的荷瓣和花瓣,轻声说:“明年夏天,还去杭州看荷花吧。”楚萧握住她的手:“好,年年都陪你去。”
回到宫里,老嬷嬷见了花环,笑着戴在头上:“娘娘和小殿下有心了。”小白在院子里跑,宫人已经给它搭了新棚子。念安每天放学,先去喂小白,再拉着楚萧教他骑马——他盼着小白快点长大,也盼着自己快点长壮,能像父皇一样,背动母后,骑得动大马。
入夏后,荷花池又开了。楚萧在凉棚里摆了张桌子,云泠做了莲子羹,楚明轩处理完政务就过来喝一碗。念安趴在池边喂鱼,手里拿着馒头屑,撒一把,鱼就围过来。楚萧看着他们,拿起书却没翻——这样的日子,比书上的故事更让人安心。
偶尔有大臣劝楚萧多铺张些,说皇家该有皇家的样子。楚萧只笑:“皇家的样子,不是摆出来的,是家人在身边,心里暖,这才是样子。”云泠听了,给他添了勺莲子羹:“说得对,我们这样,就很好。”
日子一天天过,海棠开了又落,桂花谢了又香,念安长高了,小白长壮了,楚明轩处理政务越来越熟练,老嬷嬷的头发更白了些,却还是爱笑。楚萧和云泠依旧每天相伴,看荷花,摘桂花,做糕,聊天,偶尔去远方看看风景。
没有波澜壮阔,只有细水长流。
秋凉时,御膳房的柿子熟了。满树橙红的果子挂在枝上,念安搬着小凳站在树下,踮脚够了半天也够不着。楚萧走过来,抬手摘了个最大的,擦了擦递给她:“刚熟的,甜得很。”念安咬了一口,汁水流到手上,云泠递过帕子:“慢些吃,别弄脏衣裳。”
楚明轩从书房过来,手里拿着张纸:“父皇,这是塞北牧民托人捎来的信,说去年送的粮种收成好。”楚萧接过信,坐在石凳上看,云泠凑过去,见纸上画着小小的麦穗,歪歪扭扭的字写着“谢陛下”。楚萧笑:“明年开春,再让人送些新种子过去。”
念安吃完柿子,拉着楚明轩去院子里教他刻木鸢。楚明轩找了块软木,握着他的手慢慢削——刻的是只小老虎,和他的面人模样像。云泠坐在旁边缝衣裳,是给小白做的小垫子,怕冬天冷。楚萧靠在树干上,看着他们,阳光透过柿树叶洒下来,暖融融的。
十月底,宫里的菊花开了。楚萧让人搬了几盆放在廊下,黄的、白的、紫的,摆了一溜。念安每天早上都去浇水,踮着脚给最高的一盆松土。云泠摘了朵黄菊,晒干了放进茶罐:“等泡菊花茶,给老嬷嬷喝,败火。”
老嬷嬷这几日有些咳嗽,云泠煮了菊花茶,放了点冰糖。老嬷嬷喝着茶,笑着说:“还是娘娘细心,比药汤子好喝。”念安坐在她身边,给她捶腿:“嬷嬷,等桂花开了,我再和母后做桂花糕给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