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属於艺术创作,不是拍纪录片的。
一个个都晒得跟黑炭头一样,那戏就没法拍戏了,拍出来也不会好看。
艺术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这话可是有大学问的!
另外—
此地也用来存储服装道具。
以及早已经准备好了拍摄器材。
说起来,陆旭之所以迟迟没有开拍,惹得周滔亲自前来催促。
其实並不是因为,演员们训练不刻苦,没有达到要求,
事实上,但凡有点追求的演员,在这种事情上都不用陆旭督促,大家都搞得很认真。
所以,陆旭迟迟不开拍,其实主要是因为,不满意服装道具。
国產的古装影视作品,在服装道具这一块,向来是很莫名其妙。
是的。
莫名其妙!
要说以前內地的剧组穷,服化道能对付就对付,也没什么好说的。
可如今製作一部剧,动不动就投资几千万上亿,还搞能对付就对付,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杨蜜也详细解释过。
比如习惯成自然,早年不认真到现在已经成习惯了,观眾又不是不能接受,能对付就对付唄。
再比如演员片酬,占整体製作费的比重太大,一个亿的製作费演员们拿走九千万,服化道就只能对付著来。
再再比如,人家就不是正经搞影视创作的,而是奔著洗米来的。
一件影楼风的戏服,成本可能也就几十块钱,对外报帐那就是成千上万。
黑米如此一转手,也就洗成乾净米了。
影视作品本身,好是坏是赔是赚,都无所谓了而陆旭,並不是帮人洗米的。
他也不想隨便应付。
整个剧组除了他自己和热芭,更没有什么特別大牌的明星。
当然要把服化道搞好一点,把製片资金在刀刃上。
而想要搞好,就没有现成的,让他去租借了。
只能一切从头开始,从设计到样品,从样品到拍板,再到成品製造,挺耗费时间的。
好在,国內別的不说,就工业製造能力强,只要你出的工价高,零散个体户都能给你搞的明明白白,出货速度快文优质。
“我丟,哪吒你什么时候来的—。还穿著戏服,想嚇死人啊”
陆旭刚进存放戏服的仓库,便迎面遇上一个穿著戏服,站在假人模特中间的剧组女演员,好悬被嚇出太监音儿。
女演员生无可恋道:“旭哥,我不叫哪吒,我叫娜扎!”
陆旭惊魂未定的点点头:“我当然知道你叫娜扎,迪丽娜扎嘛,这么异域风情的名字,听一遍就记住了,哪吒只是跟你开玩笑的外號。”
娜扎更加生无可恋:“您把我和热芭的名字搞混了——她是古力热芭,我是—不是,我是迪丽娜扎。呜鸣鸣——你把我都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