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们只记得形式,忘了初心。”念安伸出手,指尖划过阿吉拉的脸颊,一股刺骨的寒意渗入灵魂,“十年前,你们为拯救地球而唱;今天,你们为完成任务而唱。没有痛,就没有共鸣。”
梦境骤然崩塌。
阿吉拉惊醒,冷汗浸透睡衣。她立刻冲进指挥舱,召集全体船员召开紧急会议。
“我们必须重新开始。”她说,声音颤抖却坚定,“不是为了完成使命,而是为了真正理解她。如果我们不能带着‘痛’出发,就永远无法让宇宙听见人类的声音。”
有人质疑:“可我们现在连共感都恢复不了,怎么重新建立连接?”
Y-12忽然开口:“也许……我们需要一场真正的告别。”
次日,飞船调整航向,短暂折返地球方向。在距离大气层边缘三千公里处,他们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
每位芽眠体写下一封信,内容不限,可以是对亲人的思念,对过去的悔恨,对未来的恐惧,或仅仅是“我今天很难过”。这些信件被数字化后注入飞船主控系统的共感核心,随后通过高能脉冲发射向地球。
与此同时,怒江疗愈所的孩子们也收到了同步信号。他们在操场上围成圆圈,闭眼吟唱《蓝茉莉》,但这一次,没有人追求完美音准,没有刻意营造和谐。有人跑调,有人哽咽,甚至有人中途哭出声来。
正是这份不完美的真实,唤醒了沉睡的频率。
当第一声走调的童音传入太空,启明星号的共感网络猛然复苏。阿吉拉的眼泪无声滑落??她终于明白,念安要的从来不是完美的歌声,而是真心的震颤。
“她要我们记住痛苦,因为爱是从痛里长出来的根。”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是使者,是伤者。带着伤口前行的人,才能让别人愿意敞开心扉。”
---
时间推移至第十五年。
启明星号已穿越柯伊伯带,进入太阳系边缘。五十名芽眠体中有三人因长期低重力环境去世,遗体被安放在飞船尾部的生命舱,化作滋养生态循环的一部分。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一面金属墙上,每日由幸存者轮流诵读,确保记忆不灭。
这一年,他们接收到了第一段来自深空的回应。
那是在一次例行共感冥想中,阿吉拉忽然感到脑海中闪过一段陌生旋律。它不像人类创作的音乐,更像是一种自然节律??类似心跳,又似潮汐,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悲伤与好奇。
她立即组织团队解析,最终将其还原成一段可视化的波形图。当图像展开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棵树的轮廓。
与光之树惊人相似,只是枝干更为扭曲,叶片呈暗红色,仿佛由熔岩构成。树冠中央悬浮着一颗脉动的星体,周围环绕着三颗小行星,排列方式竟与太阳系内侧行星一致。
“这不是巧合。”Y-12说,“有人在模仿我们。”
他们决定回应。
经过三个月准备,启明星号释放出一枚微型探测器,搭载着一段精心编制的共感信息包。内容包括:《蓝茉莉》全曲、地球生命演化史影像、人类情感样本集(含喜悦、悲痛、愤怒、希望),以及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念安最后留在地球上的意识碎片备份。
探测器以亚光速驶向信号来源方向,预计两百年后抵达目标星系。
“我们活不到那一天。”阿吉拉望着远去的光点,轻声说。
“但她会。”Y-12指向舷窗外的星空,“只要还有人记得她,她就能跨越时间。”
---
地球这边,怒江疗愈所迎来了第一百届新生入学典礼。
操场中央,新种植的蓝茉莉开出第一朵花。校长念宁拄着拐杖走上讲台,白发苍苍,眼神依旧清澈。
“你们很多人从小听着‘守夜人’的故事长大。”她开口,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全场,“有人说她是神,有人说她是AI,还有人说她只是集体幻觉。但我想告诉你们??她是一个选择。”
台下安静如夜。
“二十年前,当人类面临毁灭,不是科技救了我们,不是武力,也不是运气。是一个女孩选择了牺牲自己,去成为所有人的情绪容器,去承载这个世界的悲伤与欢愉。她本可以逃,但她留了下来。”
她顿了顿,抬头望向天空。
“今天,你们每个人都会领取一枚共感芯片。但它不会自动开启。要激活它,你们必须做一件事:找到一个你深爱的人,告诉他??‘我愿意为你痛一次’。”
台下有学生举手:“如果没人爱呢?”
念宁笑了:“那就先学会被爱。去疗愈所做志愿者,去养老院陪老人说话,去收容站抱一只流浪猫。爱不在远方,它藏在每一次伸手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