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沉怔住。
原来,“迟归”并非只有七朵花。它本就是无限生长的生命体,每一段离别与重逢,都会催生新的意义。
他低头看向小茉,却发现她正专注地看着手中画纸,笔尖快速移动。几分钟后,她举起新作:
画面上,一个小女孩站在花海中,手中牵着一根细细的光线,那线一路延伸,穿过云层,越过星空,最终落入另一只伸出来的手掌里。两个人影隔着遥远宇宙,彼此微笑。
标题写着:《我也想当一座桥》。
陆沉久久凝视那幅画,终于明白??念宁从未真正离开。她将自己的信念、智慧与爱,编织进了这场跨越生死的共感洪流之中。而小茉,正沿着这条光之路,成长为新一代的引路人。
几天后,星海共感基金会收到一封匿名信。信封用植物纤维制成,封口处压印着一朵微型“迟归”花。打开后,里面只有一句话:
>“请让孩子们继续做梦。梦,才是最真实的现实。”
落款空白,但Y-12在信纸纤维中检测到了微量NGC-7749b特有的生物荧光素,确认来源地无法伪造。
陆沉将信收好,放入书房最深处的抽屉。那里还存放着念宁的所有研究手稿、婚戒盒、以及第一份双向共感日志。他关上抽屉,转身望向窗外。
春去秋来,湖心岛的花海年年盛开。有人传说,每逢共感日午夜,若静心冥想,便能在风中听见一声轻唤;有人说,在重症病房的临终时刻,曾见一道白影拂过床前,带走最后一丝痛苦;还有人说,战区废墟中,一朵“迟归”竟在焦土中破芽而出,引来百鸟盘旋。
而小茉一天天长大。她依旧喜欢画画,只是题材越来越多:有空中花园里的课堂,有海底城市中的音乐会,还有两个小女孩手拉手走在彩虹桥上的背影。
幼儿园老师说,她班上的孩子现在都喜欢围在她身边听故事。每次讲完,总有人闭上眼睛,喃喃说:“我好像也去了那个地方。”
陆沉不再追问她是否还能见到母亲。他知道,有些相见不在肉眼可视之处,而在心跳共振之间。
又一年共感日来临,全球同步举行“百万童声诵梦”活动。小茉站在主会场中央,带领全世界的孩子齐声念出一段由她创作的短诗:
>“我不怕黑,因为星星是我的灯笼;
>我不怕冷,因为想念会变成暖风;
>如果有一天我看不见你,
>我就把自己变成一朵花,
>让你在风里闻到我的笑容。”
声音通过量子共感网传向宇宙深处。
三小时后,NGC-7749b传来回应??一座新建的记忆圣殿墙上,刻下了这首诗的星语版本。据观测员报告,当晚,整座城市的灯光随着诗句节奏明灭,如同一场盛大的呼吸。
陆沉读完回执,走出办公室。夕阳正洒在湖面,金光粼粼。他看见小茉蹲在花坛边,正小心翼翼地把一颗种子埋进土里。
“种什么?”他走过去问。
“第八朵花啊。”她抬头笑,“妈妈说,这次轮到我来守护它了。”
陆沉蹲下身,帮她覆土、浇水。风吹过发梢,带来一阵熟悉又安心的气息。
他知道,这场关于爱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从此以后,每一个相信重逢的人,都能在星河尽头,听见那一声温柔的“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