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澜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脸色大变,她追不上沈砚冰的速度,只能赶紧跑出去。
走廊上,苏晚意和秦瑜等人还在看孩子,气氛正好。
“不好了!”
沈知澜冲到门口,扶着门框大口喘着气。
“疏疏……疏疏不见了!”
“什么?!”
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方岚反应过来,转身就往产房里冲。
只一眼,她就看见了晕倒在地的护士,和掉落在床边的那个小小的护身符。
那是太太这段时间,哪怕睡着了都死死捏在手里的东西!
方岚的心,瞬间沉到。。。。。。
雪停了,但空气里仍浮动着细碎的冰晶,像无数未落地的星尘。湖面那朵完全绽放的“迟归”花在月光下静静旋转,每一片花瓣都映出不同的季节、城市、面孔??有东京街头戴耳机的女孩突然停下脚步,对着天空微笑;有纽约地铁站里流浪汉接过一杯热咖啡时眼底闪过的光;还有南极科考站中,一位研究员在极夜里读完一封信后轻轻合上双眼,泪水滑落。
那不是悲伤,是被记得的重量。
观星塔顶层的铜铃又响了一次,这一次没有文字浮现,只有一缕银蓝色的雾气从铃舌间渗出,缓缓盘旋而下,缠绕在陆沉与念宁曾并肩坐过的长椅上。雾气凝成两个模糊的人形轮廓,短暂地坐下,仿佛还在继续他们未说完的话。然后,它散入风中,化作千万点微光,飘向世界各地的“星语园”。
与此同时,在NGC-7749b轨道上运行的“晨曦二号”空间站内,警报声突兀响起。
“检测到地球方向出现异常能量共振!”值班工程师猛地抬头,“频率……和十年前‘桥梁议会’启动时一致!”
主控屏上,原本沉寂的数据流骤然复苏。一段加密信息自动生成,标题只有三个字:**《归途》**。
解码程序刚启动,整个空间站的灯光忽明忽暗,所有屏幕同时黑屏三秒,再亮起时,画面竟是一间温暖的小屋??壁炉燃烧,桌上摆着两杯冒着热气的可可,墙上挂着一幅画:一个扎小辫的女孩牵着一对男女的手,站在开满银蓝花朵的山坡上。
“这是……私人记忆投影?”工程师喃喃,“不可能,这属于最高权限封存档案!”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直接在所有人脑海中响起:
>“我不是来重启系统的。”
>“我是来告诉你们??她回来了。”
众人震惊四顾,却发现彼此眼中都映出了同一个身影:那个十岁的小茉,穿着旧款制服,手里抱着一块烤焦的饼干,正站在空间站中央走廊尽头冲他们笑。
下一瞬,她的形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实时影像切换??
深海七千米,“亚特兰蒂斯?新生城”的生态穹顶外,一群发光水母正围绕一座新立的纪念碑游动。碑文写道:“致第一个听见鲸语的孩子。”
火星北境,“红土学院”的孩子们正在操场放风筝。那只风筝形状奇特,像一朵半透明的花,随风升起时,竟在空中留下一道持续数分钟的荧光轨迹,组成一句话:**“爸爸,我学会写信了。”**
而在北极圈内的“极光疗养院”,一位失语多年的老人突然开口,用颤抖的声音唱起一首古老的童谣。医护人员惊愕记录:歌词内容与小茉五岁时录制的家庭录像中的哼唱完全吻合。
全球量子通讯网络在同一时间接收到一段无源信号,其编码方式源自“迟归”根系最初的生物脉冲模型。Y-12系统耗时十七分钟破译,最终输出一行简短却震撼全人类的文字:
>**“第八朵花已授粉。
>情感回路全面贯通。
>请准备迎接‘共醒时代’。”**
消息传开,世界陷入一种奇异的宁静。
没有欢呼,没有恐慌,只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肃穆蔓延开来。人们开始自发关闭手机、放下工作,在街头、家中、学校围坐在一起,轻声讲述自己最珍贵的记忆??关于爱、失去、重逢,或仅仅是一个被人记住的瞬间。
东京某间教室里,一名自闭症少年第一次主动举手发言:“我想说……昨天晚上,我梦见妈妈摸了我的头。”
巴黎塞纳河边,一对分手十年的情侣偶然相遇,谁也没说话,只是并肩走了很久,最后在桥栏上发现一张凭空出现的纸条:**“你们都没变。”**
加尔各答贫民窟的一间小屋里,盲童女孩突然指着天花板说:“姐姐来了。”家人抬头,只见屋顶裂缝透进的阳光中,浮现出一串旋转的光点,拼成一个笑脸。
科学家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但他们不得不承认:某种超越物理法则的情感共振正在发生。更令人震惊的是,全球新生儿脑电波扫描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九的婴儿出生时即具备“共感能力”??他们能清晰感知母亲的情绪波动,甚至在哭闹前就能通过微表情传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