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二百一十五章 自惭形秽(第2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自惭形秽(第2页)

四月初八,佛诞之日。南京大报恩寺旧址重建竣工,朱允?亲自主持开光仪式。不同于以往帝王祈福消灾,他宣布此处将改为“真理祠”,供奉三类人:一是壬午殉难忠臣牌位;二是历代科技发明者,如毕?、郭守敬;三是民间揭弊义士,首位入祠者,便是山东那位揭发粮长贪腐获赏的农夫李大根。

“过去寺庙烧香求平安,”他对万众说道,“今后这里要读书求真知。香火不断,不如真理长存。”

典礼结束时,天空突降细雨。众人欲避,朱允?却伫立不动,任雨水打湿龙袍。“这雨,三十年前也曾下过。”他轻声说,“那天朕逃出皇宫,躲在破庙里,听着雨打瓦片,想着天下苍生是否还能再见清明。如今看来,这场雨洗去了尘埃,也浇醒了人心。”

五月十三,边关急报:安南权臣黎利遣使求见,称愿归还掳走的大明工匠,并献上《火器图谱》一部,请求通商互市。朝中多疑其诈降,主张趁机出兵剿灭。

朱允?却笑道:“黎利若真想开战,何必送图谱?此乃示弱求存之举。”遂准其使入境,款待如宾,并回赠《农政全书》与水稻良种。

使者归国后不久,安南果然内乱,黎利被迫退位,新主主动遣返全部俘虏,且开放三港通贸。大明商船首次抵达交趾海岸,带回香料、象牙与热带药材,极大缓解了南方疫病用药短缺。

六月初六,天贶节。朝廷颁布《皇室财产公示令》,首次公开历代皇庄数目及收益流向。结果显示,洪武年间皇田占全国耕地不足百分之一,而永乐后期竟达百分之五,民怨由此而生。

朱允?当众焚毁多余地契:“皇家取于民者愈少,国祚方能愈长。”并下令将腾出土地分给无产流民,按《均田策》重新登记造册。

此举震动宗室。几位亲王密谋串联,欲借祭祀之名集结私兵。锦衣卫侦知后请旨围捕,朱允?却只派阿禾前往调解。

少女独自走入王府花园,面对满脸倨傲的王爷们,掏出一本薄册:“这是我家村志,记录了去年分到田地的三十户人家。张三家添了牛一头,李四家盖了新房,赵五媳妇生了个胖小子……这些都是因为陛下把地还给了我们。你们说他是篡位者,可你们的租子什么时候减过一文?”

一位老王冷笑:“黄口小儿,懂得什么治国?”

阿禾仰头:“我不懂治国,但我知道,吃饱饭的孩子不会再偷馒头。有地种的人,不会半夜哭着喊饿。你们若真关心江山,为什么不问问百姓想要什么样的皇帝?”

满园寂然。片刻后,一位年轻郡王起身离席,摘下佩剑放在石桌上:“从今日起,我愿将封邑一半田产捐出,用于办学。”

风波再息。

七月十五,中元节。朱允?率百官赴玄武湖畔举行“超度大典”,不限佛教道教,凡壬午以来所有冤死者,皆列名追荐。湖面漂浮万盏河灯,映得水天同辉。

一位老僧合十问道:“陛下广施仁政,可曾恨过那人?”

“谁?”朱允?问。

“夺您江山、断您血脉的燕王。”

朱允?望向远方暮云,“恨过。但后来明白,最可怕的不是一个人作恶,而是整个时代默许谎言。我若继续恨下去,就会变成另一个靠恐惧统治的人。”

老僧顿首而去。

八月初三,在凤阳祖陵旁设立“反思碑林”,刻有三十六块石碑,每一块记载一段被掩盖的历史。最大一块上书:“靖难之役,实为夺位之战。建文帝未亡于火,而是流亡民间三十五载,终返金陵复位。是非功过,交由后人评说。”

有御史叩首泣谏:“如此书写,恐伤皇家体面!”

朱允?答:“体面不在掩饰,而在担当。若连祖先之错都不敢认,何以教子孙行正道?”

秋分之后,葡萄牙使节第三次来访,带来地球仪与世界地图。朱允?凝视良久,叹道:“原来天下如此之大,大明不过是沧海一粟。”

他立即下令,在实学馆增设“海外通识科”,教授天文、地理、航海知识,并派遣青年学子随商船出海游学。首批十人中,竟有一名女子,乃苏婉儿之妹,精通医术与算学。

冬月初一,议政院建筑落成。整座殿堂呈圆形,象征“民意如环无始无终”,中央设高台供发言人站立,四周阶梯式座位依省份划分。大门上方镌刻朱允?亲题八字:“民为邦本,言路畅通。”

十二月廿四,预选议员名单公布。全国共推举一千二百人,经考核留下六百,其中布衣出身者占四成,女性三人,最年长者八十二,最年轻者仅二十三。

除夕前夕,朱允?再次登上钟楼。阿禾已长大几岁,眉眼间多了几分沉静。她望着城中万家灯火,忽然说:“皇上爷爷,我觉得您不像皇帝。”

“哦?”朱允?微笑,“那像什么?”

“像一个守灯的人。”

朱允?怔住,随即大笑,笑声惊起檐下宿鸟。

良久,他低声说:“或许吧。但我守的不是灯,是希望。只要还有人愿意点亮一盏灯,说出一句真话,这个国家就还有救。”

风起,烛焰摇曳,却始终不灭。

远处传来孩童清脆的诵读声,那是《真话集》的新篇章:“从前,皇帝住在高高的宫里;现在,皇帝住在我们说的话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