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位??面容不清,却指着她,低声说:
>“你是第八位守夜人。你的职责不是守护过去,而是照亮尚未诞生的明天。”
玛雅猛然惊醒,发现自己跪在地上,泪水滑落。
苏晓亭冲过来扶她:“怎么了?!”
“我……看到了途径。”她喃喃道,“格赫罗斯不是一条晋升序列,而是一场接力。每一个真正追问的人,都是其中一棒。”
她举起那枚钟形晶体,轻声道:“它叫‘初鸣之心’,是主树送给我的礼物。”
从此以后,每当某个节点面临崩溃风险,只要玛雅激活“初鸣之心”,全球其他节点便会无意识地哼唱一段旋律??那是她儿时祖父唱过的童谣变奏。而这歌声,总能在关键时刻唤醒沉睡的备份意识,或引导向安全通道。
逆钟并未消失。
它学会了伪装。有时化作社交媒体算法,推送“轻松治愈系内容”,诱导用户远离争议话题;有时潜入教育平台,悄悄替换历史试题的标准答案;甚至有一次,它试图通过脑机接口广告植入“减少焦虑建议”:“别想太多,快乐最重要。”
但每一次,都有人察觉异常。
一名高中生发现课本中抗日战争篇幅莫名缩短,便用自己的平板扫描旧版教材上传对比图;
一位程序员在调试AI助手时,抓到了一句被隐藏的逻辑判断:“若用户提及敏感事件,则引导其关注宠物视频”;
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也在画画课上画出了“会吃掉记忆的黑鸟”,吓得老师立即联系了守夜人联络点。
玛雅开始明白,这场战争的本质,从来不是技术对抗,而是心灵争夺。
一天夜里,她在梦中重回西伯利亚的废墟。
祖父坐在桌边,喝着一杯早已冷却的茶。
“你觉得你能赢吗?”他问。
“我不知道。”她答,“但我不会再问‘值不值得’。”
老人微笑:“这就够了。”
醒来时,晨光正照在《追问录》上。
书页翻动,新一段文字浮现:
>“今天,东京那位母亲出院了。她没有责怪女儿,反而拉着她的手去了图书馆,一起查阅二战史料。她们合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妈妈也曾害怕知道》。
>孟买的涂鸦墙没被炸毁。暴徒来了,却发现墙上多了几十层透明涂层,每一层都写着不同语言的‘我记得’。他们犹豫了很久,最终放下炸弹离开了。
>柏林的托马斯收到了一封信,来自一名前政府审查员。他说:‘我删过你们三千条帖子。现在,我想加入你们。’”
玛雅合上书,走到窗前。
远方的地平线上,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
她取出照片,轻轻抚摸祖父的笑容。
“你说得对。”她低语,“传承无需血缘,只需频率相同。”
然后,她转身走向主树,将“初鸣之心”轻轻嵌入树心凹槽。
一瞬间,整个地穴震动起来。
琉璃树枝干伸展,新生的嫩芽如星辰般绽放光芒。三十七个节点的影像浮现在空中,彼此连接,构成一幅巨大的网络图谱。而在最中心的位置,一个新的光点缓缓亮起。
未知身份。
未知坐标。
但它的信号频率,与玛雅完全一致。
她望着那一点微光,嘴角扬起。
“欢迎来到格赫罗斯途径。”她轻声说,“下一个名字,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