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为什么人类宁愿发动战争,也不愿好好说话?”
桃枝摇头。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害怕听见彼此的真实。”林彻微笑,“可你做到了。你让千万人学会了停下来,说一句:我在听。”
“那你呢?”她问,“你到底是谁?”
“我只是一个曾以为能用科技拯救世界的傻子。”他说,“后来才明白,真正改变世界的,永远是那些愿意为陌生人煮一碗姜汤的人。”
梦醒时,晨光初现。
茶馆外,蓝花盛开如海。
一个孕妇扶着腰走来,手里拿着一封信。
“请问……这里是‘未说完’茶馆吗?”
“是的。”桃枝接过信。
信封上写着:**给未来的孩子:关于妈妈曾经有多勇敢**。
她打开,开始读。
读到一半,眼眶湿润。
那是位癌症晚期患者写给腹中胎儿的信。她不知道孩子能否活下来,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到分娩,但她坚持每天写一封,存进【记忆寄存所】,等待未来某一天,由系统自动发送。
“今天我又吐了三次,可我还是吃了医生给的营养餐。”
“护士夸我坚强,其实我只是不想让你以后看录像时,觉得妈妈是个只会哭的人。”
“如果你长大了,请记住??”
“出生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桃枝读完,轻轻抱住孕妇。
“你已经很勇敢了。”
孕妇流泪:“可我好怕啊……怕见不到他第一面,怕他以后怨我没能多陪几年……”
桃枝拿出耳夹,帮她戴上。
“那就让他听听你现在的心跳。”她说,“真实的、带着恐惧却依然跳动的心跳。那才是最有力的生命课。”
一周后,婴儿平安降生。
体重仅1。8公斤,但在保温箱里睁眼的第一刻,医护人员发现他戴着一副微型共感接收器??是母亲临产前亲手缝进襁褓的铜纽扣。
监测仪显示,当外界播放母亲录音时,他的脑波出现了罕见的α共振现象。
医学界称之为“跨代共感觉醒”。
十年后,那孩子学会说话的第一句话不是“妈妈”,而是:“你听,风在讲故事。”
而那时,桃枝已年过五十,依旧守着茶馆。
蓝花田扩展到了三个山谷,每年春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在花瓣间留下纸条、录音、手写信。
他们不说名字,不求回应。
只是想确认:**我存在过,我痛过,我爱过,我被某阵风、某缕光、某个人,轻轻接住过**。
某个雪夜,桃枝清理炉灰时,发现一枚烧得变形的铜纽扣。
她将它拾起,放在窗台。
第二天清晨,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七彩光斑,映在墙上,恰好拼成两个字:
**谢谢**。
她笑了笑,转身去煮姜汤。
新的一天开始了。
新的故事,还在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