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 第四百七十五章 轮换制风波州郡暗抵制(第1页)

第四百七十五章 轮换制风波州郡暗抵制(第1页)

审计司的雷厉风行还在朝堂余波未平,另一道更具震撼性的旨意紧随而至,如同巨石投入本就涟漪阵阵的湖面!官员轮换制正式颁行天下。旨意明确,首先从各道刺史及重要上州的刺史开始,限期两月内完成交接对调,北疆与江南,中原与蜀地,皆需大范围换防。圣旨由快马分送各州,带来的震动却远超长安。旨意的本意是打破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防止形成新的门阀,但在许多封疆大吏看来,这不啻于一场地震。消息传到汴州,刺史府书房内,年过五旬的汴州刺史张启正,捏着那份单薄的公文,手指微微颤抖。他在汴州已近八年,苦心经营,疏通运河,安抚流民,自问政绩卓着,官声颇佳。如今一纸调令,竟要将他与千里之外的陇右道秦州刺史对调?陇右苦寒,民风彪悍,且正值防御突厥前线,岂是汴州这中原富庶之地可比?“八年心血……付诸东流啊……”张启正长叹一声,颓然坐倒在胡床上,满脸的难以置信和不甘。片刻后,他眼中闪过一丝挣扎,猛地坐起,对侍立一旁的幕僚道:“起草奏疏!就说……就说漕渠新修工程正值关键,汴州豪强林立,非熟悉情弊者难以弹压,恳请陛下允准暂缓轮调,待工程完毕,地方靖宁后再行赴任!”他试图用“公心”包裹私意。类似的戏码在多个州郡同时上演。灵州刺史的奏疏快马加鞭送入长安,言及境内党项部落近来不稳,恐生变乱,刺史不宜此时离任。扬州刺史则大谈今岁盐税征收关乎国库,交接仓促恐生纰漏,请求留任至岁末。理由五花八门,个个冠冕堂皇,核心只有一个:不想走。更微妙的是,一些地方政务仿佛突然就变得“非他不可”。某州一项拖延了半年的水利工程忽然亟需刺史亲自督促进度。另一州与邻郡的边界纠纷陡然升级,急需长官坐镇调解。仿佛这些封疆大吏一离开,天就要塌下来!这软绵绵却无处不在的阻力,通过一道道奏疏和滞涩的政务,清晰地传递到长安的两仪殿。李世民看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请留奏疏,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他拿起一份来自淮南道的奏报,上面提及当地士绅百姓感念刺史恩德,正准备联名上书朝廷,请求让刺史留任,甚至有人开始筹备“万民伞”。“呵!”李世民轻笑一声,将奏报随手丢在一旁,对侍立一旁的长孙无极道,“辅机,你看,这民意来得真是时候。”“陛下明鉴,此乃旧技耳。”长孙无忌立马躬身道:“地方豪强与官员利益勾连甚深,自然不愿熟悉的官长离去。”“些许手段不足为虑,却也烦人。”“不足为虑?”李世民眼神锐利起来,“今日能煽动民意留官,明日就能煽动民意抗税抗役,甚至是早饭!”“此风断不可长!”李世民语气斩钉截铁道,“把这些全都统统驳回!言明轮换制乃国策,绝无更改!”“并令其按期交接,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若有贻误政务者,一律革职查办!”圣意坚决,毫无转圜余地。然而,暗地里的抵抗并未停止,反而变得更加隐蔽。数日后,东宫。李承乾眉头紧锁,看着几份来自地方的心腹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某些州郡“万民伞”活动的背后,确有当地豪强出钱出力,甚至威逼利诱百姓签名的痕迹。他感到一种无力感,明明是为国为民的好政策,为何推行起来如此艰难?这些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柔软却极具韧性,难以彻底撕破。焦躁之下,他再次策马出了长安城,直奔龙首原。他需要听听那个总能拨云见日的声音。山庄书房,茶香依旧。李承乾将轮换制遇到的软抵抗详细道出,语气中带着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摇:“……赵兄,新政本意为求善治,如今却引得地方动荡,政务迟滞,甚至伪民意频出。”“是否……是否操之过急了些?”“或许当缓一缓,待时机更成熟再……”赵牧正用小钳子慢慢剥着一颗核桃,闻言动作不停,头也不抬地反问了一句:“殿下可知,为何用温水煮青蛙,青蛙至死不跳?”李承乾一愣,没明白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与朝政有何关联,下意识答道:“因…因水热得慢,青蛙不觉其变,待察觉时,已无力跳出。”“正是此理。”赵牧将剥好的核桃仁放入碟中,发出轻响,“恶政积弊,就如同这温水。其害初时察觉不到,且众人皆在其中慢慢适应,甚至与之共舞。但待其沸腾便早已深入骨髓,欲挣脱则痛彻心扉,乃至与锅俱焚!”说话间,赵牧这才抬起眼,目光清亮地看着李承乾,认真道:“殿下想要去除痼疾,下猛药固然难受,却可速效!”“要行新政,本就需要霹雳手段才行!”“些许动荡噪音,也不过是祛疾必经之痛。”“殿下若因几声呻吟便缩手,则朝廷这些痼疾,将与大唐永存。”“殿下且看,这些奏疏,这些民意,看似汹汹,可有一人敢明言反对轮换制本身?”赵牧拿起一颗新核桃,在手中掂了掂,语气变得轻松了些道,“”无非是暂缓,乞留。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心虚,知道陛下之意不可正面违逆,只能耍些小花招拖延。这说明他们怕了。”“既然他们怕,殿下又何须惧?”一席话,如同醍醐灌顶,瞬间驱散了李承乾心中的迷雾和犹豫。是啊,对方只是在拖延,在制造困难,却无人敢质疑国策本身。这恰恰证明了父皇决策的正确和威严!他豁然起身,脸上重新焕发出神采,对着赵牧郑重一揖。“多谢赵兄点拨!承乾明白了!”“而绝非操之过急,乃是正当其时!”离开山庄时,李承乾的步伐坚定有力。:()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