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确认?YN】
她按下Y。
电流嗡鸣声中,咖啡馆内的灯光骤然变暗,墙上的卡片开始逐一发光,如同星辰苏醒。每一张都投射出一段微型影像:一个老人握着孙女的手教她包饺子;一名士兵在战壕里默念家书;一个小女孩把耳朵贴在母亲心跳处,听着胎中的弟弟第一次踢腿……
这些不是数据库里的内容。它们是**真实发生在此地的情感残响**,被建筑结构、空气湿度、甚至地板木纹默默吸收并储存下来。就像岩石记住地震波,海水记住潮汐力,人类的空间也会铭记那些强烈的情绪瞬间。
而在这一切之上,一道新的信号浮现了。
频率稳定,波形清晰,编码方式却是她从未见过的复合结构??既有生物神经脉冲特征,又夹杂植物电化学反应模式,仿佛来自某种介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存在。
画面展开:
依旧是那座地下设施,但镜头推进到了更深处。一间圆形实验室中央,矗立着一棵半透明的人造树,枝干由玻璃纤维与活体神经组织交织而成,叶片则是微型存储单元,每一片都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研究人员正将一管红色液体注入树根,液体顺着导管上升,瞬间点亮整棵树冠。
画外音响起,这次不再是低沉男声,而是一个清冷的女声,语调平缓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第117号实验体已成功接收‘悲伤’类记忆模板。测试对象为孤儿院五岁女童,植入内容为其‘想象中的母亲离世场景’。结果显示,目标在未经历真实创伤的情况下,表现出典型哀悼行为,包括夜间哭醒、拒绝进食、以及对陌生人过度依恋。”
>
>“结论:记忆可人工制造,情感可定向诱导。下一步,启动‘群体共鸣模拟计划’,代号‘回音谷’。”
小樱浑身发冷。
他们不只是想复制记忆,而是要**批量生产虚假的集体创伤**,并通过某种媒介(花粉?空气?声波?)散布给大众,从而操控社会情绪走向。一旦成功,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受害者”,也可以成为“复仇者”??只要给他们一段精心设计的“我记得”。
而这,正是她当年在《梦桥链手记》中警告过的终极危机:当“记得”变成可编程的行为,真相便彻底死亡。
她强行中断连接,头环爆出一阵火花。头痛欲裂,鼻腔渗出血丝。但她顾不上擦拭,立即拔掉硬盘,将其锁进防磁箱。
三天后,她抵达北极气象站。
老人坐在轮椅上,望着极昼下的冰原,手中摩挲着一枚同样款式的樱花徽章,只是颜色偏灰,象征“已注销身份”。
“你看到了。”他说,不是疑问。
小樱点头:“他们在制造假记忆。”
“不止。”老人缓缓抬头,“他们已经在做了。过去半年,全球范围内有超过两千起‘童年创伤复苏’案例,患者坚称自己经历过战争、虐待、失踪等事件,但经核查,这些人成长环境完全正常。心理学界称之为‘虚构记忆综合征’,但我们知道??这是‘梦殖’项目的外溢效应。”
“谁在主导?”小樱问。
“一个叫‘晨曦理事会’的组织。”老人从日记本下抽出一张照片,递给她。
照片上是一座掩藏在阿尔卑斯山脉中的建筑群,外形宛如倒置的樱花花瓣,中央高塔顶端悬浮着一颗蓝色晶体。官网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个致力于“提升人类共情能力”的非营利机构,创始人署名为**E。S。-9**。
小樱瞳孔收缩。
E。S。-9??“零”组九号成员,原名林婉卿,知世最信任的副手,也是当年唯一在火灾中“幸存”却选择消失的人。官方记录称她精神崩溃,自我放逐,但小樱一直怀疑她是被迫叛逃。
而现在,她回来了。
并且,站在了对立面。
“她相信只有通过控制记忆,才能避免历史重演。”老人苦笑,“可她忘了,真正的自由,不在于防止痛苦,而在于拥有选择承受或遗忘的权利。”
小樱沉默良久,终于开口:“‘记忆宪章’什么时候能提交联合国?”
“很快。”老人说,“但我们需要更多证词。光靠一段视频不够。必须有人站出来,证明这些实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