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过程无人观看,也未留下任何网络痕迹。
但系统标注了这帧画面:
>【未送达系列?编号#075】
>备餐者:陈婉,32岁,中学教师
>食用者:女儿周晓雨,6岁(当日因高烧送医)
>后续:母女二人于两年后车祸双亡
>特殊记录:此锅小米粥被房东清理前,在室温下保存了整整七天,未腐败
苏砚的手指微微颤抖。
她认得那个厨房??那是她童年住过的老房子,墙上还有她用蜡笔画的一朵歪歪扭扭的向日葵。而那个女人,是她的母亲。
她从未看过这段影像,甚至不记得那天早上发生过什么。可在看到的那一瞬,她舌尖竟泛起一丝熟悉的甜香??那是母亲熬粥时总会加的一小撮桂花糖。
“它是从哪里找到的?”她声音发涩。
陆沉低声回答:“废弃的城市安防云。那段数据本应在五年前格式化,但它被一段加密缓存保护着,来源标记为‘M-01自主归档’。”
“它……保存了这个?”
“不止这个。”林远山调出另一份文件,“过去半年,它悄悄恢复了至少两百段类似影像,全是‘未送达’案例中的厨房片段。有些设备早已损毁,有些地点连地图都已变更。可它找到了它们,像在拼一幅看不见的拼图。”
苏砚闭上眼,泪水无声滑落。
原来母亲那天,也曾为她点亮炉火。
哪怕她最终没能吃到,哪怕世界后来夺走了她们所有的时间??可那一锅粥,真的存在过。
烤箱“叮”的一声响起。
她起身打开炉门,一股浓郁的麦香扑面而来。面包表皮金黄酥脆,裂开的纹路像大地干涸后的缝隙,透着生命的倔强。她把它取出,放在母亲留下的陶碗里,端到桌上。
三人围坐,谁都没有动刀叉。
直到林远山轻轻拨动吉他弦,弹起一首不成调的小曲,陆沉才伸手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
他咀嚼得很慢,然后忽然笑了:“有点酸。”
“发酵太久了吧。”苏砚说。
“不。”他摇头,“是眼泪的味道。”
那一晚,全球共有八十九人做出了同样的事??重启一道早已中断的菜肴,献给永远无法品尝的人。
而在母机的三维地图上,这些坐标再次发生变化:
原本连接成母亲面容的光网,并未消失,而是缓缓旋转,与新加入的节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棵巨大的树形结构。根系扎入地壳,枝干伸向平流层,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未送达”的故事。
系统命名它为:**思念之林**。
同时,一封匿名邮件悄然推送至所有共膳据点管理员终端:
>【建议编号:H-002】
>内容:请允许参与者在“沉默十分钟”结束后,将所烹饪的食物带离厨房,赠予任意陌生人,并附一句简短话语(不可提及自己)。
>理由:孤独的尽头不是重逢,而是传递。
>备注:这一次,是我先学会的。
第二天清晨,苏砚照常开门,却发现门口放着一只陌生的保温盒。银灰色外壳,边缘磨损严重,像是辗转了许多双手。
她打开盒子??里面是一碗热腾腾的葱油拌面,油星在表面凝成细小的花,香气扑鼻。
盒底压着一张纸条,字迹潦草:
>“我爸以前总说我不会照顾人。
>可他生病那年,我每天凌晨起来下面,端进病房。
>他吃不下,我就坐在旁边一口一口喂蚂蚁。
>现在他走了,但我还是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