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吴轼,也需要通过一个飞驰圈先感受地面正在不断变化的抓地力,并且找到合适的线路。
在雨天,线路任何微小的区别就可能造成车辆的速度损失,特别是对积水位置记忆的不够准确,压上积水,被阻拦速度是小,直接打滑是大。
相较于民用车一边压水一边不压水时导致左右抓地力、阻力不同,从而影响控车,f1可以通过调整差速器来应对抓地力不同,但谁能够不停的调整呢?
吴轼能。
他依靠一个飞驰圈,获得了地面的基础数据,大脑飞速复现着刚刚所有的记忆。
每当有一辆赛车驶过路面,都会造成路面的变化,所以他的第二个飞驰圈并不准备像是其余车手一样等到最后时刻才进行。
完成散热圈后,他于第四圈立即开始了再次飞驰。
乔纳森:“我不建议你这么早开始,不过你认为可以,我只能告诉你,道路交通条件不错,大家都在缓慢行驶。”
“嗯。”
吴轼应了声,车辆却减速在巨大的15号回头弯里左右摇摆,再度感应到轮胎和地面那无比清晰的摩擦后,他才对准了发车直道。
嗡吼!
车辆猛然加速,如同出笼猛兽,雨水溅落在车辆上,又瞬间被气流带着后掠。
第一组弯道是1号右弯和2号左弯共同组合而成的,正常要进入1号弯,肯定是靠着左侧线路走最好。
可是此时,右侧的线路积水更为相似,换句话说就是抓地力波动小,这样才能够保证赛车的稳定性。
簌簌唰唰!!
雨雾遮天,在临近1号弯的时候,吴轼一边降档一边向着左侧变道,等过了drs白线后,减速更为剧烈,缓缓扎入如同一个半球形的1号弯。
这种“Ω”型的弯道,弯心是在出弯口的位置,所以拐了一大圈,才抵达弯心。
轻微压过路肩后,立即回正方向,向着左侧2号弯拐入,这里不用吃到弯心,因为紧接着的3号右大曲弯对于赛车的位置要求不严格。
这也是雪邦赛道的一个特点,宽敞,路线多,因此每年都能贡献不少精彩的超车。
3号弯中,车辆渐渐加速,一对前轮又将水雾抛起,像是双翼展开一般。
这里可以尽情的加速,吴轼可以肯定。
嗡嗡!!!
引擎声在雨雾中有几分沉闷,却依旧气势十足。
乔纳森tr:“4号弯,维斯塔潘在过车,我们已经通知,注意。”
还没驶入弯道,就看到了前方一闪而过的小红牛。
雨天能见度太低,没有提醒很容易忽略周边的情况。
吴轼按照自己的节奏降档,并且调整差速器,以大弧线的方式过了这个直角弯。
这就是雨天和晴天的显著区别,赛车抓不住地,强行吃弯心会导致速度更慢。
5、6号弯,一组大型s弯,这里是整条赛道最具挑战性的地方,不仅是全场平均时速最快的弯道——一般在225kmh。
更是全场下压力最低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下坡。
同时方向的高速变化会让发动机内部承担巨大的压力,特别是油路管线,油液偏向于一侧。
因此车手如果不能敏锐的操控油门踏板,将无法将速度压榨到极限。
吴轼极其敏锐且精准的控制了这一点,油门开度的轻微调整让乔纳森都误以为是车辆跳动带来的自然变化。
7、8号组合弯,是个典型的双弯心路段,真正的弯心在两个弯道中间。
出弯时,档位升到4,速度已经是两百!
“好像,有点快啊。”克莱尔说道。
车组无人说话,都在观察着路面情况,并且不断由乔纳森告知吴轼。
风向、雨势、路面积水、前排车辆、注意速度、注意差速器调节、注意刹车比例、注意调节齿轮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