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完,对着全场鞠了一躬,欢呼声炸响。
记者都做出惊讶的表情,将手贴在耳边,回身看向观众席。
“是的,每位车手拥有如此热情的粉丝都会和你一样激动,我很高兴再次与大家一起见证了历史,我相信,当你踏入f1赛场的时候,一定感受到了非常多的压力。
“但是现在,你坚强的顶住了压力,并且站在了这里,再次祝贺你!”
“谢谢!”
f1大奖赛第三站,完美落幕。
事后关于这场不算精彩的比赛的讨论度并不低,首先是殖人们在攻击上赛的运营拉胯。
维斯塔潘停在大直道边上的位置本可以直接拉开护栏,半分钟足以解决的事情,足足耗费了整整三圈的时间!
这让原本有机会追击维特尔的kimi直接败于安全车,不然最后几分钟,还可以看看法拉利内斗了。
其次就是罗斯伯格在tr里对车队发脾气,认为汉密尔顿故意压车,并且在赛后的发布会中公开表示,汉密尔顿只顾自己的节奏,让车队包揽冠亚军变得有风险。
这确实是如此,跟在罗斯伯格后面的如果是驾驶着法拉利的吴轼,说不定还真能够看到一场漂亮的追击赛——这是吴轼粉丝们大肆宣扬的观点。
在吴轼本人看来,他不喜欢去假设怎么样怎么样,实际上梅奔的w06除了在雪邦时稍显不适应,其余时候表现的都令人绝望。
赛车界单圈0。5s的差距,就已经算是拉开一个级别了。
所以说,罗斯伯格的抱怨,本质上是他没法追上汉密尔顿,他能够追上,就不会抱怨这些。
吴轼自然是无比期望他们两个碰个面,说不定就能美滋滋在后面捡皮夹了,可惜这场罗斯伯格更慢是不争的事实。
令公众没想到的是,尼基·劳达站出来挺汉密尔顿了,他认为小汉的做法没错,每一位车手都是自私的。
虽然现在汉密尔顿仍然领先,但年度冠军可是1分必争的,所以利用各种方式试图击败队友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
最主要是,他觉得每一位车手处在那个位置,都会那样去做。
这话说得没错,吴轼也很认可,在赛场上讲友谊?那干嘛来比赛啊,表演表演得了。
最后,则是关于吴轼本人的议论,和他同为新秀的维斯塔潘、赛恩斯,哪怕表现的也足够优秀,却完全比不上他。
魔都站后,吴轼的总积分超越维特尔,排在了第二位,这着实令人大吃一惊。
要知道吴轼此时开着的赛车并不是围场里最快的车,甚至于不太像是第二快的车,但却能够拿到总积分第二名的位置!
大家对此的总结是,吴轼太稳定了!
比起总会出现失误的新手,他完全没有失误!
除此之外,稳定还指向吴轼驾驶的风格,在魔都站整场比赛下来,精准的圈速控制,精准的轮胎管理,无不让专业人士惊叹。
外网上大都是分析吴轼未来将取得怎样的成就的讨论,不少人已经将他和汉密尔顿第一个赛季进行比较,甚至于有人认为吴轼这个赛季的表现完全是超越汉密尔顿第一个赛季的。
毕竟老汉当时驾驶的赛车绝对是围场数一数二快的,而吴轼此时驾驶的赛车有马萨作为对比,能够看出也就围场第三的水平。
人快还是车快,在有队友作为比较的时候,可以轻易得出。
有的车手争冠总是和队友争冠,那就说明是车快,有的车手争冠总是和其余车队的强者争,那就说明是人快。
吴轼此时毫无疑问符合后者的定义。
而在内网,专业性的车迷们毕竟没有那么多,更多是讨论吴轼此时的风头和表达对其未来可能获得世界冠军的期待。
世界冠军这种事情,想想就令人激动。
也因为吴轼的影响,f1在国内的热度进一步爆发,各路媒体争相报道,远比当时吴轼进入f1时各位热烈。
不少小白涌入后,也带动了老车迷去科普f1的小知识,诸如轮胎颜色和软硬程度的关系、每站要用两套不同配方的轮胎、为什么f1现在没有加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