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落地瞬间,轮胎就转动起来带着车子冲入快速通道。
而另外一边,kimi此时刚刚到扭紧螺丝的步骤。
“yes!!!”
“芜湖!!!”
技师们激动的相互拥抱击掌,刚刚实在是太窒息了!
只要慢了一点,那就是眼睁睁看着kimi在维修区里将吴轼超掉了啊!
“莱克宁的换胎时间是2。5秒,比你要快0。2秒,但是不用担心,你进入维修区时节省了更多时间。”乔纳森说道。
“你出去后,会落在维特尔的身后,秒差大约是9。781秒,莱克宁和你的秒差是1。9秒,1。9秒。”
一白一红两辆赛车接连驶出维修区,大直道上里卡多正在驶来,不过相差有差不多五秒的距离,完全构不成威胁。
第一个弯角,吴轼车辆后轮轻微打滑,kimi同样是如此。
“中性胎太滑了,温度很难起来吧。”
不过第一个组合弯过去后,被磨开了外面一层皮的轮胎,稳定性就提高了不少。
吴轼看了眼后视镜,他并不知道kimi的打算,是否准备进攻他呢?
如果kimi发起进攻,那么前一个stint多跑的圈数将全部成为无用功。
毕竟两人用着中性胎竞争,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这套中性胎达不到目标圈速。
事实上,法拉利策略组此时也在犹豫这个问题,他们不知道给kimi发什么指令。
如果是个一般新秀,或者再进一步说,前面是马萨,kimi都是绝对会发起进攻的。
而此时前面是吴轼。
两人轮胎一样的情况,以吴轼那粘人的本事,几圈内别想好过。
这样的后果就是两败俱伤!
当然,如果说为了前方维特尔的安全,kimi这么做一下,确实相当不错。
可是,kimi的车组为什么要为了维特尔的安全去奋斗啊?
当阿里瓦贝内没有下达任何指令的时候,kimi包括其车组都没有任何想要和吴轼缠斗的想法。
两辆车疾驰在赛道上,相安无事——前提是吴轼别有失误。
“白胎不太理想,里卡多在追近你们,有个好消息,马萨已经进入积分区。”两圈后,乔纳森说道。
“我圈速是多少?”
吴轼问道,他知道白胎确实不如黄胎,但要说慢,应该不会慢太多,不然岂不是白换了吗?
“1分38秒357。”
吴轼听后,记住了这个圈速,罗斯伯格新黄胎的圈速在1分37秒,看来软胎和中性胎的差距就在一两秒之间。
不,等到后半程比赛,软胎的性能还会提升,因为油量减少,车重下降,必然带来轮胎的性能提升。
既然这个轮胎策略看起来会更好,为什么前面的车队不这么去做呢?
这当然是因为他们需要守住自己的位置。
但凡老汉、公主、歪头有一人敢用白胎,这其中的位置必然会发生变化。
如果是第三名的用白胎,那么吴轼和kimi可就不会在后面看戏了。
赛场上就是这样,所有的决策都不是依赖于单一情况,而是综合考虑。
并且因为变数太多,更多时候车队决策时会更倾向于保更好的位置。
吴轼和kimi的异于前三位的决策,无非是这两人各有各的特殊情况。
前者车辆性能和梅奔和法拉利有差距,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会被强硬吃掉,因而不得不改变正常的策略。
后者则是受累于罗斯伯格的追击,被挤到第五名后与其毫无变通的走向结束,不如尝试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