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与大西洋银行开展联合贷款业务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持牌放贷主体的身份,否则银行的资金无法合规地通过他的系统发放出去。
也可以打包成标准化的abs产品,快速回拢资金。
所有助贷业务、场景金融包括业主贷、租金贷、以及现金贷,都必须依托于这张牌照。
当然。
最重要的还是跟大西洋银行和保龙集团的协同。
大西洋银行的低成本资金,通过与苏澄的小贷公司合作“联合贷款”,可以合规地投放到传统银行无法覆盖的长尾客群,实现零售业务的爆发式增长。
同时为保龙地产的业主和租户提供金融服务,将社区流量转化为金融收益。
第三张商业保理和融资租赁牌照主要是出让今后的应收账款。
保龙地产有数千家建筑商和材料商。
保龙需要占用他们的资金,但供应商需要现金流。
这时候苏澄的保理公司可以介入,买断供应商对保龙的应收账款,并收取高额利息,从而将保龙地产的“商业信用”转化为自己的“金融利润”。
在苏澄三叉戟计划中,这张牌照可以很好的构建“保龙生态”的护城河。
通过他公司的保理业务,深度绑定保龙地产的上下游供应链,使其对自己的的金融服务产生依赖。
其次是将利润进行内部消化,将原本应由外部银行赚取的供应链金融利润,全部截留在自己的联盟体系里面。
最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隔离风险。
这条供应链上所有金融业务的风险,都被隔离在这两个牌照公司体内,不会穿透到苏澄核心资本平台。
最后一张牌照是第三方支付牌照。
这张牌照可是重中之重。
央行在15年以后就停止发行新牌照了,苏澄只能从市面上去收购那些存量牌照,是苏澄费很高的一张牌照。
支付牌照是这套体系的神经网络。
它能让苏澄拥有处理资金流的权力,构建自己的账户体系、沉淀海量资金以及庞大的交易数据,从而实现数据闭环。
苏澄可以合法地获取所有用户的交易数据、资金流水、消费习惯。
这些数据是他们进行信用评估、精准营销和风控建模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可以降低成本。
拥有自己的支付通道,就可以绕开现在最主流的蓝绿两厂,极大地降低支付手续费,并实现资金t+0乃至实时清算。
所有资金流都在苏澄手里掌握。
为什么说是重中之重。
因为这张支付牌照在最后撤离的时候,是整个资产体系里最值钱、最稀缺、最能吸引互联网巨头的核心资产。
它会为苏澄最后的退出,提供几倍的溢价收益。
叶黎如果不知道苏澄的全盘计划,那她肯定也只会以为苏澄是想做贷款生意。
但把这四张牌照代入到苏澄构建的体系中,叶黎不得不佩服他的部署。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已经算是大兵团作战了。
“你爸咋连点动静都没有?他支持你这么干?”
叶黎指的是小额贷款生意,老头那边竟然没一点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