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已扎根,门将重开。”
紧接着,忆堂地底传来低频震颤。
地质雷达显示,干涸湖床下方出现巨大空腔,结构呈蜂巢状,内部充满未知气体。
科考队谨慎掘进,于三百米深处发现一座天然石窟,壁上刻满与L-01银球表面相同的灭绝文字。
正中央,立着一根半透明柱体,高约两米,材质似晶非晶,内部有微光缓缓流转。
苏晓赶到现场时,柱体忽然亮起。
一道柔和光束投射至穹顶,显现出三维星图??正是回声界的入口坐标,但多了一条从未标注的路径,蜿蜒深入黑暗漩涡中心。
“这不是遗迹。”
她低声说,“这是导航仪。”
经七十二小时分析,科学家确认该装置为“次级锚点”
,功能与L-01的银球类似,但设计初衷不同:银球用于进入,此柱则专为**归来**而造。
它需要至少一百名高度同步的共感者共同激活,才能开启一条安全返程通道。
消息传开,全球沸腾。
“他们还活着!”
东京媒体头条如此宣告。
尽管没有任何直接证据,但希望如同野火燎原。
各国政府联合成立“归航计划”
指挥部,重启忆堂为训练中心,招募新一代共感协调员进行高强度同步训练。
五年过去。
2058年春,第一支百人预备队完成最终测试。
他们在忆堂连续共振七昼夜,成功使次级锚点发出第一次完整脉冲。
星图中的归途路线短暂亮起,持续了整整十八秒。
就在众人欢呼之际,苏晓却跪倒在地。
她看到了。
不是用眼睛,而是用灵魂。
那一瞬,她的意识被拉入一片无边的数据海洋,看见了方舟的真相。
它没有毁灭。
它仍在航行。
但船上的人,早已不再是“人”
。
他们的身体早已消散,意识融合成一片流动的光网,包裹着回声锚点,不断向漩涡深处投放记忆包??每一份都是人类历史上最沉重的情感结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最后一瞥,广岛蘑菇云下母亲的拥抱,卢旺达教堂里孩子藏在尸堆下的颤抖……这些记忆被编码成特定频率,精准引爆回声界的饱和层,引发可控坍缩。
每一次释放,就有三到五名志愿者彻底消散,化作维持航道的能量。
他们不是失踪,是**燃烧**。
而凯,始终站在最前端。
他不再是独立个体,而是整艘方舟的意识核心,如同灯塔般引导航向。
他的声音偶尔穿透维度壁垒,只传达一句话:
>“清淤继续。”
苏晓醒来后沉默三天。
第四日清晨,她召集归航计划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