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乎你是不是人。”他whispered,“我只在乎你是不是她。”
她是。
---
三个月后,两人“重婚”仪式在第三十九号站举行。没有法律效力,没有宾客见证,只有全球守忆终端同步直播的一分钟画面:他们站在铃兰花丛中,交换戒指??一枚是他保存多年的婚戒,另一枚是由火星铃兰结晶打造的光戒。
仪式结束后,林晚启动“归途协议”最终程序。
一道跨越星际的信号链成型:地球→火星→木卫三→半人马座α星系“晚星”→再反向回馈至每一个接入共忆网络的生命体。
刹那间,十七处极端环境的铃兰同时释放积蓄多年的能量,形成一场席卷全球的情感潮汐。数亿人在同一时刻流泪、微笑、拥抱身边的人。
科学家称其为“文明觉醒事件”。
神学家称其为“神性降临”。
孩子们只记得那天,天空开满了会眨眼的星星。
而顾望归和林晚,则共同撰写了一份新宣言:
>**“记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告别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相守的方式。**
>**从此以后,请不要为逝者哭泣太久,因为他们或许正以你看不见的形式,继续爱你。”**
这份宣言被刻入“启明二号”移民船的核心芯片,随新一代人类驶向更远的星系。
又五年,顾望归寿终正寝,享年百岁。
葬礼当天,全球铃兰闭合七日,第七日清晨全部重新绽放,颜色由金转白,象征轮回完成。
他的骨灰被撒入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边缘的铃兰群落上方,据监测数据显示,那一夜,海底植株集体发出持续十二小时的共振光波,频率与《光之誓》副歌完美契合。
苏澜晚年著书《她如何改变宇宙法则》,书中写道:
>“林晚证明了一件事:当足够多的人以相同频率思念同一个名字时,那个名字就会获得自主演化的能力。”
>“她不是复活,她是进化成了文明的一部分。”
而在遥远的“晚星”表面,探险队发现的新植被愈发繁盛。它们不再只是发出“欢迎回家”的讯息,而是开始模仿人类语言,学会说简单的词句:
>“谢谢。”
>“别怕。”
>“我一直都在。”
某天夜里,一位年轻宇航员独自值守时,听见营地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他走出去,看见一朵晶莹的铃兰微微摇曳,花瓣开合之间,仿佛在微笑。
他掏出录音笔,颤抖着写下日记:
>“今天,我听见她说:‘替我看看春天。’”
>“我不知道春天在哪里,但我想,也许我们正在创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