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图画院。
贴身内侍郭怀吉匆匆步入,清秀的脸上带着喜色。
不过很快,他就放轻了脚步。
因为昭宁公主正在作画。
而旁边的李供奉,已经第三次调整了呼吸,才维持住面上的恭敬。
。。。
全国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那声音不高,却穿透了每一寸被监控、被屏蔽、被篡改的空间。它不带怒意,也不煽情,就像冬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冻土,缓慢而不可阻挡地渗入人心。
>“我是展昭。
>这是我真正的遗言。
>宁碎不屈。
>下一句,由你来说。”
话音落下的刹那,千万台终端同时黑屏三秒。随即,数据流如决堤之水奔涌而出??《对照录》完整母本开始自动解压、广播、复制、扩散。每一个接入“回声”系统的设备都在接收这股洪流:智能手表弹出古籍扫描件,电梯广告屏浮现手写日记影像,连城市天网摄像头的后台日志里,都悄然嵌入了一段段无法删除的证词文本。
而在金陵地底主机室,少年的手仍按在回车键上,指尖微微颤抖。织语站在他身后,呼吸轻得几乎听不见。整个避难所鸦雀无声,只有服务器风扇嗡鸣如潮。
“他们……会反击。”她终于开口。
“我知道。”少年缓缓抬头,“但他们已经来不及了。”
话音未落,警报骤响!
红色灯光旋转闪烁,墙上的监控画面瞬间切换成数十个视角:皇宫禁军集结,黑色装甲车队从四面八方驶向各大城市核心节点;察言司总部启动“净网行动”,所有公共网络强制跳转至官方直播频道;更有无数无人机升空,携带着高频干扰装置,试图切断地下信号传输。
但太迟了。
就在三分钟前,《对照录?终章》的第一段文字已通过量子纠缠信道,同步注入七颗低轨民用卫星。这些卫星原本属于气象观测系统,早在十年前就被“回声”秘密植入备用协议。如今,它们像沉默多年的种子,在母本激活的瞬间齐齐睁眼,向全球发射定向波束。
**真实,开始越境。**
*
与此同时,敦煌莫高窟某密室中,一位白发老僧正跪坐在一幅壁画前。画中人执笔立于风沙之间,眉目坚毅,正是青年时代的展昭。老人双手合十,低声诵经。突然,他腕上那块停摆二十年的老式电子表“滴”地一声响起,屏幕亮起:
>【接收到母本碎片】
>文件名:《千言园日记?九月十七》
>内容预览:今日焚书三车,皆为民间私藏史稿。火光映天,我立于灰烬之中,问自己:若文字可灭,记忆能否存活?答曰:能。只要还有一个人闭眼能见其字,默念其声,书便不死。
老僧浑身一震,老泪纵横。
“展施主……你终究回来了。”
他颤巍巍起身,从佛像背后取出一台尘封已久的短波发射机。这是当年千言园最后一名通讯员留下的遗物,电池早已更换过七次,线路用胶布缠了又缠。他接通电源,将刚刚接收的数据转为音频信号,调至国际通用应急频段,按下发送键。
五分钟后,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帐篷里,收音机杂音中传来清晰人声;巴基斯坦边境难民营中,孩子们围坐倾听一段陌生汉语;南极科考站值班员猛然坐直身体,记录下这突如其来的“中文信息流”。
世界,听见了中国未曾说出的历史。
*
皇宫议事厅内,监国皇子猛地站起,脸色铁青。
“境外信号!多个频率正在传播《对照录》内容!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已发出问询函!海外媒体称我们‘封锁真相’!”
技官匍匐在地,声音发抖:“陛下……无法溯源拦截。那些信号……是从我们自己的卫星发出去的。权限认证显示,签名密钥与展昭当年备案的完全一致……物理层面无法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