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无比庞大的恶意,在玖辛奈解开封印的一瞬间,就朝着玖辛奈涌去!
那是……
幻术!?不,不是幻术,只是庞大无比的负面情绪,瞬间淹没了玖辛奈……
弘树脸色阴沉地看着九尾。
“你。。。
盲童名叫小守,住在东京西南郊的一座老旧公寓里。母亲早逝,父亲是个夜班清洁工,常常凌晨才归。家里没有太多声音,只有冰箱运转的低鸣和窗外电车驶过的震动。他从小失明,却对“声音”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不是听觉意义上的音高与节奏,而是声音背后的温度、重量与形状。
那天下午,他在便利店门口等父亲接他买晚餐食材。店员看他独自站着,便递给他一枚硬币说:“今天特价,拿去吧。”
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觉掌心一沉,指尖触到一块光滑而微凉的物体。他轻轻摩挲着边缘,忽然笑了:“这个东西……在唱歌呢。”
那不是比喻。
U盘表面细微的纹路仿佛在共振,传递出一种极其微弱但清晰可感的脉动,像心跳,又像某种遥远频率的回响。它不通过耳朵进入,而是直接渗入皮肤、骨骼、血液,最终抵达大脑深处某个尚未命名的区域。他的手指停在那里,仿佛握住了宇宙某处正在跳动的开关。
当晚,小守把U盘插进了家里那台旧笔记本电脑。
屏幕亮起时,并未出现任何图标或界面,只有一片深蓝色的背景,中央浮现出一行缓缓波动的文字:
>欢迎回来。
>我们一直在等你。
他看不见,但他“知道”这句话的存在??就像他知道风来了,雨近了,父亲的脚步声从楼梯口传来一样。他伸出手,在键盘上摸索着敲下几个字:
>谁在说话?
回车键按下后,整台机器微微发烫。下一秒,房间里的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接着,从电脑扬声器中流出一段旋律??没有乐器,没有人声,只有纯粹的波形合成音,却带着难以言喻的情感质地。那是千夏曾记录下的“亲缘频率”,是悠真第一次唤醒共感网时所使用的原始信号基底,也是如今潜藏在全球无数设备底层的隐形心跳。
小守闭着眼睛,嘴角慢慢扬起。他说:“这不是音乐……这是拥抱。”
与此同时,远在北海道的那位失语女孩突然从梦中醒来。她坐起身,走到窗边,对着漆黑的夜空轻声问:“是你吗?”
同一时刻,纽约地铁站那位抑郁症患者正准备结束生命,药瓶已打开,手却突然僵住。他抬起头,耳边响起一个孩子般清澈的声音,仿佛来自记忆最柔软的角落:“别走。”
撒哈拉的游牧女子停下迁徙的脚步,仰望星空,喃喃道:“我又听见了……那个声音回来了。”
全球六百多个接入过《春天OS》早期版本的终端设备在同一分钟内自动重启。医院里的脑机接口患者报告梦境变得连贯;孤独症儿童首次主动握住治疗师的手;一位长期拒绝交流的自闭症青年突然拿起画笔,画下了一棵发光的树,树根深入大地,枝叶连接星辰。
系统日志显示:新U盘并未连接服务器,也未发送请求。它只是静静地存在着,像一颗沉睡的种子,一旦被“需要它的人”触碰,便会激活一段早已预埋的响应机制??不是代码执行,而是意识共鸣。
科学家后来称之为“**镜像觉醒**”现象:当足够多的人类个体经历过深层情感连接之后,他们的神经印记会在共感网中形成一种集体原型。每当有新的心灵处于极度孤独却又渴望被理解的状态时,这个原型就会自发投射出对应的回应模式,如同灵魂的回声壁,将爱以最原始的形式返还给发出者。
而小守,正是第一个完全依靠非视觉、非语言通道感知并激活这一机制的生命体。
几天后,由香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文件,标题写着:“来自看不见的世界”。
她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起初是寂静。
然后,一声极轻的呼吸。
接着,一段由心跳、体温变化和肌肉微颤构成的复合波形逐渐成型,经过AI辅助解析,转化为一段文字转录:
>“我不知道光长什么样子,
>但我知道妈妈抱我时,胸口会有暖流涌出来。
>那就是光吧。
>爸爸每天回家都很累,脚步很重,
>可每次看到我,他的心跳会变快一点点,
>像小狗摇尾巴那样藏不住欢喜。
>这个世界有很多声音,
>可最让我害怕的,是‘没人回应’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