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霜继续说:“尚宫局有个张嬷嬷,在宫里二十多年了。她这人,见多识广,什么都知道一些。”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意味深长:“我有时候遇到些……不太明白的事,也会找她问问。她都能给我个说法。不过,宫里的老人都精明得很。正常的规矩人情,她们自然会告诉你。但若是……”
她看了怀瑾一眼:“若是一些需要费心打听的事,那就要看你的诚意了。”
怀瑾明白了,点了点头:“多谢姐姐指点。”
“不用谢我。”若霜淡淡道,“只是瑾妹妹,俗话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在这宫里,有时候糊涂一些,反而是种福气。”
怀瑾沉默了片刻,最后说:“姐姐的话,我记下了。”
若霜看着她,叹了口气:“也罢,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护好自己。”
*
次日午后,怀瑾依约来到尚宫局茶房。
张嬷嬷眉眼精明,礼数周全:“沈小主安好。既然是陆常在引见的,老奴自然知道该怎么办事。”
怀瑾会意,先问了寻常规矩,待气氛融洽,才似不经意问起大皇子旧事。
张嬷嬷收了荷包,压低声音:“当年猎苑侍卫多半贬去守皇陵,唯独一个叫王长顺的,因是欣嫔表亲,被调到尚宫局库房当差。”
欣嫔?怀瑾心中一动,谢过嬷嬷。走出茶房,她几乎要直奔杂物库,却猛地止步。此时贸然前去,只怕打草惊蛇。
得先摸清底细,从长计议才是。
*
回到撷芳殿,怀瑾便把自己关在了寝殿里。她让雪盏守在门外,不许任何人打扰,然后坐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白纸。她不能直接写下那些敏感的名字和事件,只能用代号。
已知线索:
甲(大皇子)于乙地(松涛坡)意外身亡
当时守卫全部更换
大部分守卫被贬至丙地(皇陵)
丁(王长顺)因戊(欣嫔)关系,调至己地(尚宫局杂物库)
……
怀瑾看着纸上的内容,眉头紧锁。这件事处处透着蹊跷。她正想得入神,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连晚膳都忘了用。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即是雪盏略带急促的通报:“小主,御前的人来了,传旨让您即刻去御书房伺候笔墨!”
怀瑾心头猛地一跳,她几次与皇帝的接触,不是偶然撞见,就是有什么特定的由头,但皇上传旨让她单独侍驾,这还是头一回!平时这种“好事”,是绝不可能轮到她的。他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
怀瑾心里七上八下,强自镇定地问那传旨太监:“公公,我这……是否需要更衣梳妆再去?”
太监垂首,语气恭敬却不容置疑:“回小主,皇上特意吩咐了,请您速去即可,无需特意打扮。”
怀瑾只得压下心头纷乱的猜测,整理了一下略显素净的常服,便跟着太监前往御书房。
*
到了御书房殿外,太监通禀后侧身让开。怀瑾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御书房里灯火通明,萧景焕正坐在书案后批阅奏折,神色专注,眉头微蹙,好像非常专注眼前的奏折。整个书房静得只能听见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听到脚步声,他头也不抬,只是淡淡道:“来了?”
“臣妾给皇上请安。”怀瑾恭恭敬敬地行了个标准的礼,连头都不敢多抬。
“嗯。”萧景焕依然没抬头,修长的手指翻过一页奏折,“过来研墨。”
“是。”怀瑾低眉顺眼地应下,小心地走到书案一侧,挽起袖口,露出纤细的手腕,拿起那徽墨,开始在砚台中徐徐打转。她控制着力道,眼睛却不知道该往哪里看。
看萧景焕?太直接了,会不会显得失礼?
看奏折?那是大臣们的密奏,她一个小小的答应,哪能随便看?
看砚台?可是一直盯着砚台,也太傻了……
怀瑾越想越觉得浑身不自在,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稳住!”她提醒自己,“你就是一个小书童,他不动,你不动。”
她以前和萧景焕的接触,一般都有其他内侍和雪盏在场。像这样,只有他们两个人,在这么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安静得连彼此的呼吸都能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