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结束。
书店陷入死寂。
许临伏在地上,泪水砸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良久,他缓缓抬起头,望向四周的镜子。
镜面上的文字仍在,但已不再蠕动。
它们静静地停留在那里,像一座座墓碑。
他站起身,走到最近的一面镜前,直视其中。
“你说得对。”
他低声说,“语言不该是义务,也不该是枷锁。
它可以是呐喊,也可以是低语;
可以是倾诉,也可以是留白。
但前提是??
我们必须保有选择的权利。”
话音落下,所有镜面同时碎裂,化作无数光点升腾而起,融入天花板上的语网纹路。
《月亮爱吃饺子》第零页再度浮现新字:
>“真正的语者,
>不在于说了多少,
>而在于是否忠于内心的节奏。
>快也好,慢也好,停也好,走也好??
>只要那声音,出自你自己。”
危机解除。
七日后,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十二座新型云语塔,全部搭载“情感熵识别系统”
,能够区分真诚表达与情绪宣泄、自我疗愈与精神透支。
语网进入稳定运行阶段,言蚀蔓延速度降至每日不足五百米,且多集中于偏远地区的信息荒漠。
与此同时,“百日千言计划”
进入高潮。
人们开始尝试更复杂的表达:不只是“我爱你”
,还有“我恨你”
;不只是“我很好”
,还有“我撑不住了”
;不只是公开宣言,还有私密忏悔。
语网不再追求热度,而是构建了一套“静默回音机制”
??即使无人回应,话语也会在语核中留下痕迹,形成专属的“语言印记”
,供说话者随时调取聆听。
许临开始收到各地寄来的信。
有位教师写道:“我终于敢在课堂上承认‘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结果学生们鼓掌了。”
一位程序员说:“我把辞职信贴在公司群里,写了整整一万字,没人骂我,反而有人说‘谢谢你替我们说了想说不敢说的话’。”
还有一个孩子寄来一幅画:画中大人和小孩背靠背坐着,一人拿着喇叭,一人捂着耳朵,caption是:“她说她想大声,我说我想安静。
我们都对。”
春天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