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年,人们越来越习惯“发完即焚”
,写了又删,说了又悔,点赞代替对话,表情包掩盖真心。
大量的语言在诞生瞬间就被否定,形成了庞大的**数字语尸群**。
而这,正是言蚀最理想的温床。
“我们忽略了虚拟世界。”
陈默脸色铁青,“语网只覆盖物理节点,但百分之七十的语言活动发生在云端!”
“那就把语网延伸进去。”
许临果断道,“建立‘数字语锚’,接入主流平台,捕捉那些被抛弃的话语。”
“技术上可行。”
李维思索片刻,“但我们得找到一个‘初始密钥’??一段足够真诚、能穿透数据迷雾的语言信号。”
许临望着河面,忽然笑了。
他打开手机,点开那个从未启用过的社交账号,编辑了一条动态:
>“三年前,我妈走的时候,我没赶上见最后一面。
>我一直骗自己说工作忙,其实是因为害怕面对死亡。
>她最后一条语音我听了上千遍,里面只有三句话:
>‘哥哥,你要记得吃饭。
’
>‘别熬夜。
’
>‘我很爱你。
’
>现在我终于学会回答了:
>‘我也记得吃饭。
’
>‘我没有熬夜。
’
>‘我一直都爱您。
’
>谢谢你们听我说这些。
>我不是为了流量,也不是为了共鸣。
>我只是……不想再憋着了。”
他按下发送。
一秒,两秒……
没有点赞,没有转发。
但他不在乎。
因为他知道,这条动态已被语网捕获,正通过“回音井”
协议上传至云端语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