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结束,灯光熄灭。
语网日志更新:
>【检测到分布式意识广播】
>【来源:未知节点集群】
>【推测载体:游离态记忆残片】
>【警告:‘回声清剿’第二阶段或已启动】
许临立刻下令封锁老法院遗址与圣殿之间的能量通道。
但为时已晚。
次日凌晨,第一块迁移后的静音砖开始“反向生长”
。
原本向外扩散的黑色晶体突然收缩,银色脉络逆流回核心,形成一个高度压缩的能量球。
三天内,全国十二个主要静语区相继出现类似现象。
科学家称之为“静默坍缩”
,其物理表现类似于黑洞形成前的引力塌陷??声音、光线、甚至时间感知都在附近发生畸变。
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儿童心理康复中心。
那里设有国内首个“非语言疗愈室”
,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肢体动作或触摸静音砖释放创伤。
坍缩发生时,整整四十三名患儿同时进入深度冥想状态,心跳降至每分钟二十次以下,脑电波呈现前所未有的“全频段同步”
。
他们睁着眼,却不看任何东西;嘴角微扬,却非因喜悦。
七小时后,他们陆续醒来,第一句话惊人一致:
“我们见到了妈妈。”
可其中二十九人的母亲早已去世,六人从未见过生母,其余八人则来自单亲父亲家庭。
阿禾带队前往调查,带回一段心音记录。
当她将波形放大,许临几乎窒息??那根本不是心跳,而是一段极其复杂的加密信息,结构与陈伯早期设计图中的“情感编码协议”
完全吻合。
“他在用生命做中继。”
阿禾颤抖着说,“陈伯当年没死。
他把自己的意识拆解成了信号,藏在静音砖的基础频率里。
现在,这些孩子接收到的,是他三十年前留下的最后一段话。”
他们花了整整两天破译。
最终结果显示,那不是指令,也不是警告,而是一封家书:
>“致未来的你们:
>如果你们读到这行字,说明‘不说的权利’已经开始生长。
请告诉林晚,她的诗我没有烧,都藏在图书馆B区第七排书架夹层。
告诉小树,河底的石头会发光,因为他看得够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