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渊点了点头,随着彭天成走进了巨大的船坞。
一踏入其中,那股热浪便扑面而来,巨大的声浪几乎要将人的耳膜震碎。
一座座巨大的船体骨架,静静地矗立在木架之上。
工匠们攀附在这些骨架上,敲敲打打,一丝不苟。
“知府大人请看,”
彭天成指着一艘初具雏形的福船,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此乃我大乾水师的制式福船,船体高大,底尖上阔,吃水四米有余。”
“首尾高昂,可御风浪,船上可设三桅,顺风之时,一日可行百里。”
他如数家珍般介绍着。
“全船上下,共设水密隔舱十三道,即便一两处受损,亦不影响大局。”
“在近海之上,对上那些倭寇的小战船,有碾压之势。”
陆明渊静静地听着,他绕着这艘战船走了一圈。
手指轻轻拂过那坚实的船壳,感受着木料传来的厚重质感。
“彭总办,”
他停下脚步,忽然开口。
“这样的福船,能装多少门火炮?”
彭天成一怔,随即答道。
“回陆知府,按照兵部的规制,一艘主力福船,可配备佛郎机炮八门,碗口铳十余门,用以清扫甲板,足矣。”
“不足。”
陆明渊摇了摇头,语气斩钉截铁。
“远远不足。”
他转过身,面对着彭天成,那双在火光中显得格外深邃的眸子,紧紧地盯着这位造船大师。
“我要的,不是欺负小早船的近海巡船。我要的,是能一锤定音,击沉敌军主力巨舰的真正战船!”
“彭总办,我问你,若是在这艘船上,装上十六门新铸的红夷大炮,船,还能走吗?”
“什么?!”
彭天成一脸骇然地看着陆明渊。
“十六门。。。。。。红夷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