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弹劾的风波尚未完全平息,那根紧绷的弦还在嗡鸣,来自西陲的加急军报便如同九天惊雷,裹挟着烽火与血腥气,彻底炸响了京城的虚假宁静!
八百里加急的快马踏碎了深秋的寒夜,马蹄声如重鼓擂在人心之上,带着玉门关的告急文书,冲破宫门。
军报上的内容令人心惊胆寒:西羌扎格部落联合数个大小部落,纠集数万剽悍骑兵,悍然突袭大梁西陲门户——玉门关!
守军仓促应战,浴血抵抗,损失惨重,关隘一度摇摇欲坠。
虽经临近驻军拼死驰援暂时稳住阵脚,但西羌联军并未退去,反在关外扎下连营,旌旗蔽日,日夜鼓噪挑衅。
大战一触即发!
消息如同瘟疫般迅速传开,整个朝野为之震动。
玉门关,西陲锁钥。
一旦有失,西羌铁蹄便可踏破天险,如洪水般涌入,直逼中原腹地。
后果不堪设想!
翌日大朝会,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肃杀。
武将们怒发冲冠,主战之声激昂。
文官们忧心忡忡,主和之议亦不绝于耳。
大殿之上,争论之声沸反盈天。
“陛下!”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率先出列,声如洪钟,杀气腾腾:
“西羌蛮夷欺我太甚!
臣请旨,愿率五万虎贲之师,星夜驰援玉门!
定要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蛮子,杀个片甲不留,筑京观于关下!”
“万万不可!”
一位紫袍文官立刻上前反驳,面带忧色:
“西陲地势险峻,沟壑纵横,气候恶劣!
大军深入,粮草辎重转运何其艰难?
一旦陷入僵持,或被敌军切断粮道,岂非自陷死地?
臣以为,当以固守关隘为上,遣一能言善辩、熟悉羌情的重臣前往斥责,晓以利害,使其知难而退方为上策!”
“知难而退?
笑话!蛮夷畏威而不怀德!
不将他们打痛打怕,打得他们听到‘大梁’二字便肝胆俱裂,如何能换来十年安稳?!”
老将军怒目圆睁。
“正是!非雷霆手段,不足以震慑群獠!”
争论愈发激烈,如同沸水翻腾。
高踞龙庭的皇帝萧景琰,面色沉肃如铁,听着下方针锋相对的谏言,目光却如同鹰隼,不时扫过武将队列最前方那道沉默的玄色身影——沈清弦。
她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身姿挺拔如崖边青松,垂眸听着朝堂上的喧嚣,仿佛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