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介绍这个背景资料,是完全真实的,只不过时间上有些错位,但这个介绍却把项目的地位做了一个提升。
并非是政府单位空想而来,这对于企业而言,最怕的就是政府空谈。
最后项目被淡化,甚至放弃,最后导致政企翻脸的事发生。
这颗定心丸,对于京华环境公司这样的企业而言,也是非常需要的。
而且,忽然的在他们原来感兴趣的“环保产业园”基础上,突然多出来了一个驻军移交的概念,一定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陈青这才继续介绍道:
“军队移交过来的土地,原来是防化试验地,但这个地块实际上已经很多年没有再进行类似的演练。因为涉及军队的保密原则,具体时间不能公开,但该土地在军方的移交中已经明确为‘无害’土地。”
“所以,环保产业园的选址,乃至审批就异常简单。而土地的价格,当然也就异常的令投资者满意。”
“我要重点提醒的是,军队移交土地还同时移交了一笔土地治理的转向资金,指定留在了石易县财政的账面上。”
“刘总,我想您的身份应该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项目的‘政治可靠性’和‘启动速度’有了最强力的保障。”
接着,他又展示旅游高速的规划路线图,“而已经开工的省级旅游高速,将使此地成为辐射多省的物流枢纽。‘环保产业园’落户于此,处理的不再是石易县一县的环境和污染治理,而是面向整个区域市场的‘环境医院’和‘资源再生中心’。”
“我们的想法,是一个龙头带动产业园区,所以,园区的主导权也在龙头企业的实际掌握中。”
“刘总,据我所知,这是全国唯一一个‘环保产业’为主的园区,不知道,我说的对吗?”
一个简单的反问,既是对刘旭升的认可,也是对他自己有绝对充分调查了解的告知。
刘旭升点点头,“陈书记说的不错,我们在全国各地的项目开展也很多,还真没有一个地方有类似的园区,这也是我们感兴趣的关键点。”
陈青笑了笑,一个小小的互动,让彼此心里都有一个简单的交底。
接下来他阐述了“环保产业园”的设想,以及稍微提了一下江南市和周边城市的一些重大企业污染处理情况。
这里,他没有按照标准的官方通告,而是从真实的事件和数据上告诉京华环境公司,市场有且大。
接着,“交通枢纽”的优势展开,将环保产业园的未来描绘成一个必然成功的商业蓝海。
刘旭升听得极为专注,不时与身旁的技术专家低声交流,眼中兴趣盎然。
在陈青洋洋洒洒的介绍了半小时之后,并没有马上进入正式的商谈环节。
而是留了时间给刘旭升一行一点时间,让他们能独自交流。
期间,韩啸作为中间人,其价值凸显了出来。
他凑到刘旭升身边,看似随意地闲聊,实则精准地传递了信息:“刘总,不瞒您说,省里对石易县这个‘样板县’的遴选是已经挂了号了,就剩下走流程,未来石易县潜力无限啊!”
这番话,既点了“环保产业园”的背景来源,也暗示出未来的市场,进一步坚定了京华方面的投资信心。
随后,在正式的意向谈判中。
果然如陈青所预料的,对于招商政策并没有多关心。
各地虽然政策不一,但像他们这样的企业获得的招商政策本来就不会抠门。
而且,这是带有国资背景的企业,也不会在这个方面强要或者提无理的要求。
“环保产业园”的设想,对京华环境公司而言,也是一个挑战和机遇,他们更看重这一点。
而且环保产业园建在军队移交的地块上,也符合高效、快速展开投资建设的需要。
刘旭升很明确的表示,“环保产业园”是领导看重的第一要素,要是能落实土地方向,今天就可以达成合作意向协议的签署。
陈青判断,在来之前“和环保产业园”这个提议就已经足够让京华环境公司感兴趣了。
所以,才给了刘旭升这么大的权利。
虽然副总不是最终的决策者,但作为韩啸口中的项目经理,他是有判断项目可行性能力的。
正式的签约环节顺利进行,双方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
柳艾津和高晓冬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对方没有反复的纠缠各种问题,就集中在了陈青所说的几个方面问得非常的细致和详细。
但江南市参与接待的所有人都明白,这张意向书的背后,是石易县“环保产业园”的项目获得了国家队级别的初步认可。
接待晚宴后,陈青亲自将京华团队送至下榻酒店。
返回自己租住的房子时,已是夜色深沉。